高三物理探究动能定理内容摘要:
了如图乙所示的 L v图象。 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 v的变化关系 , 他们下一步应怎么做。 ③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为什么。 解: ① 因为对物体做的功 W与物体初始位置到测速器的距离 L成正比。 ② 下一步应该绘制 L v 2图象 ③ 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 不会 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 因为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也与距离 L成正比 08届 《 物理之友 》 力学 综合 (一 ) 16. 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砂轮的转动动能 Ek与角速度 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 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 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经实验测得的几组 ω和 n如下表所示: ω/rads1 1 2 3 4 n 20 80 180 320 Ek/J 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 1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 ① 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时的转动动能 ,并填入上表中。 ② 由上述数据推导出砂轮转动动能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 8 18 32 ② 解: ω/rads1 1 2 3 4 n 20 80 180 320 Ek/J 2 8 18 32 砂轮转一周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由动能定理可知其动能与角速度所对应的值; 即 解得 k=2, x=2, 即 16 1 ( 13分 )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动能定理 ” , 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 , 实验中 ,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 , 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 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 50 Hz. ⑴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 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 连在小车后端 ,。高三物理探究动能定理
相关推荐
. s/m t/s 0 100 200 300 400 5 10 15 20 ① 在图象上的某一点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 ② 图线的斜率大小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斜率越大表明物体运动越快. 新知探究 如图所示, Ⅰ 、 Ⅱ 运动有什么不同。 答: Ⅰ 的斜率 Ⅱ 的斜率 即 tg α tg β 结论: 斜率的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斜率越大运动越快。 S/m t/s 0 100 200
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虚线过 y轴上的 P点,OP=1. 0m,在 x≥O的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许多质量 m= 电荷量 C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 从 c点沿纸面内的各个方向射人磁感应强度为 B1的区域,OC= m。 有一部分粒子只在磁感应强度为 B1的区域运动,有一部分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 B1的区域运动之后将进入磁感应强度为 B2的区域。 设粒子在
图 (1)是演示简谐振动图像的装置 .当盛砂漏斗下面的薄木板 N被匀速地拉出时 ,摆动着的漏斗中漏出的砂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板上的直线 OO1代表时间轴 . 图 (2)是两个摆中的砂在各自木板上形成的曲线 ,若板N1和板 N2拉动的速度 v1和 v2的关系为 v2=2v1,则板 NN2上曲线所代表的振动的周期 T1和 T2的关系为 ( ). (A)T2=T1 (B)
)由 得: ( 3)由 得: 、扬州、泰州三市 08届第二次调研测试 6 6. 如图所示 , 两种不同的正离子 (不计重力 )垂直射人偏转电场 , 从偏转电场射出时具有相同的偏转距离 y和偏转角 θ(偏转电压 U保持不变 ), 则两种离子进入偏转电场前只要满足 ( ) A. 速度相同 B. 动能相同 C.比荷和速度都相同 D.由静止经同一加速电场加速 L v0 d y θ C D 解见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