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光的粒子性内容摘要:

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 h 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 三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爱因斯坦由于 对 光电效应 的理论解释和对 理论物理学 的贡献 获得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由于 研究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 ,特别是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 获得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思考与讨论 课本 P36 ceUWh  0cceK eUvm:E 221因为可得代入 0WhE k  放大器 控制机构 可以用于自动控制,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 四 .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K1K2K3K4K5KA可对微弱光线进行放大,可使光电流放大105~108 倍,灵敏度高,用在工程、天文、科研、军事等方面。 应 用 • 光电管 •光 电源 电流计 I A K 康普顿效应 第 2课时 :光的粒子性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 ,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散射 1923年康普顿在做 X 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 有关,而与入射线波长 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一 .康普顿效应 : 晶体 光阑 X 射线管 探 测 器 X 射线谱仪 石墨体 (散射物质 ) j 0 散射波长  一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正在测晶体对 X 射线的散射 按经典电磁理论: 如果入射 X光是某 种波长的电磁波, 散射光的波长是 不会改变的。 一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 0外出现了移向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 。  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散射中出现 ≠0 的现象,称为 康普顿散射。 波长的偏移为 0  =0 O j =45 O j =90 O j =135 O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 ( A) λ 波长 . . . . . . . 0  一 .康普顿效应 称为电子的 Compton波长 )c os1( j  c只有当入射波长 0与 c可比拟时 , 康普顿效应才显著 , 因此要用 X射线才能观察到 康普顿散射 , 用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 波长的偏移只与散射角 j 有关 , 而与散射物质 种类及入射的 X射线的波长 0 无关 , 0  c = =103nm(实验值) 一 .康普顿效应 遇到的困难 二 .康普顿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① 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过物质时,物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振动, 其频率等于入射光频率 ,所以它所发射的 散射光频率 应等于 入射光频率。 ② 无法解释波长改变和散射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