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为中的个体心理行为内容摘要:
服装行为中的个体心理行为第四章服装行为中的个体心理行为第一节 需要与穿着动 一、需要( 相关条件的一种要求或欲望。 需要是人们生理或心理的一种缺状态(即不满足感),或一种不平衡状态。 1)需要总是具有特定的内容( 2)需要以满足为终止,但永远不会消除( 3)需要具有周期性( 4)需要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 5)需要的满足与否,会影响后继需要的特点,并伴有情绪体验二、诱因定义:能满足需要的客体,诱因也可称为目标。 在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诱因出现,需要就转化为动机。 诱因 =目标诱因需要 动机三、动机 使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动力。 当需要激发到足够强度是,即成动机。 由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使人体验到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由于诱因的存在,而可能满足或缓解的合理途径,这时就会形成推动个体采取行动的内部驱动力,即动机。 动机引导人们去寻找能满足需要或欲望的目标物或从事能满足需要或欲望的的特定活动。 需要和动机的区别动机与一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当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即转化为动机。 动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感觉、兴趣、意图、信念和理想等。 能) ( 1)启动性 唤起人们的行为,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的作用。 ( 2)指向性 动机不仅发动行为,同时将行为引向具体的目标物或具体的活动 ( 3)强度和持续性 动机对行为的强度起决定作用。 ( 1)同一动机可激发起不同的行为 ( 2)主导动机 在引起行为复杂的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 强烈而稳固 的动机。 购买运动衣参加比赛 辅助动机 而 比较微弱而不稳定 的动机常从属于主导动机。 购买某以品牌(款式、色彩、做工都好) 动机冲突 当动机系统中的几个动机强度 比较接近 而几个动机推动下的服装行为又不能同时达到时,人就会体验到焦虑,表现为动机冲突。 冲突分类: ( 1)双趋冲突(正正冲突) 相互冲突的两个动机都是积极的,都想同时达到而两个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又不可能达到,必须舍一取一时产生的冲突。 ( 2)双避冲突(负负冲突) 相互冲突的两个动机都是消极的,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都想回避,而必须舍一取一时,即进退两难时发生的冲突。 ( 3)趋避冲突(正负冲突) 相互冲突的两个动机都是一个是积极的,一个是消极的,两个又指向同一目标,无论取或舍都导致不满足,这时产生的冲突。 1)内部入手:自我认知调节 自我劝解,强化一方,弱化另一方( 2)外部入手: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我选择 要与动机的关系 动机是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在需要强度达到某种水平以上才能形成并引起行为。 需要和动机之间的转化,受到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即诱因的影响。 需要不会对人的行为生产直接的动力,在诱因出现以前,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需要,或者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诱因促使需要转化为动机时,才会对人的行为起作用。 刺激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行为 满足 新需要 五、本能本能是人的行为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行为驱动力。 本能:本能需要 本能欲望本能行为 特点 :( 1)普遍性 ( 2)遗传性( 3)稳固性 ( 4)中性( 5)阶段性变化六、需要、诱因、动机和本能的关系 本能是一种先天性的动机特征,含有人类基本需要,有时诱因不清晰时,也会产生动机行为,转化为动机是较直接和快捷。 诱因对本能来说只是一种得以达到的形式。 动机是一种明确的、指向于一定目标(诱因)的、以满足需要为目的的行为动力。 第二节 需要的种类和学说 一、需要的种类 (一)马克思对需要的分类 1. 生存的需要:满足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 如食物、穿着、居住等基本条件。 2. 生活的需要:人们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要。 3. 发展的需要:发展自己的种种能力,发展自己的前途。 比( 1)和( 2)更为重要 (二)需要的二分法 1. 按照需要的形式 ( 1)物质需要(生理需要) 对具体有形的物质的需要,主要是满足人的生理方面的不平衡。 ( 2)精神需要 满足人的心理和精神活动的需要,如人的自尊、发挥自己的潜能、精神上的娱乐等需要。 2. 按照需要产生的原因分 ( 1)先天的需要 通过先天的遗传所得来的需要,也称为本能需要或自然需要或天然需要。 是维持有机体的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 A. 内部稳定性需要 B. 回避危险的需要 C. 内发性需要( 2)后天的需要人们出生之后,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带有人类社会特点的需要,如社会交往的需要、对荣誉的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追求理想的需要等等。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需要的层次理论,不仅闻名于心理学界,而且对人类科学其它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该理论将人类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形成和实现的,当不同需要成为人的主要需要时,人的行为有不同的特点。 (一)内容 1. 生理需要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或称为维持人们体内的生理平衡的需要,即人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生理舒适等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中应最先给予满足的需要。 2.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获得了相对的满足,就会出现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希望在一个安全的、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工作,有稳定的职业和生活保证。 否则,就会产生威胁感和恐惧感。 举例:3. 归属和爱的需要在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希望与同伴、同事、或同学之间感情融合,或保持友谊与忠诚,渴望得到爱情,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成为其中一员。 4. 尊重(自尊)的需要 人都有 自尊 和希望 获得他人尊重 的需要,希望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满足 自信心和自我概念 受挫 产生自卑感,自信心 自尊的需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自己在生活中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希望最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或潜能的愿望,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追求自我完善。 以上是马斯洛 1960年在其著作 动机与人格 中提出的需要层次学说的理论。 1970年左右,他对所提的五个需要层次作了补充,即认为还有 : “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和欲望”、”审美的需要”。 (二)分析 1. 需要的层次性 人的需要是按低级到高级组织起来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1)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2)需要是随着成长逐渐出现的。 ( 2)越高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越困难。 2. 需要的动态性 需要层次的演进是波浪式的,当较级一级的需要基本满足后,较高一级的需要便会发生作用。 低级需要 追求衣食住行的,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中级需要 追求丰富的情感生活,物质生活已普遍得到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高级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3. 需要的协调性处在不同需要层次的人,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这一需要占据,同时思想被这一需要统治着,其他需要会在这一主导需要的作用下,得到统一协调。 源于人们的喜新厌旧。 第三节 服装选择的动机 一、着装动机分析 (一)原始动机 (服装起源)强调人的天性和本能对服装选择的重要性。 原始人开始用血污、伤痕和打猎回来披在身上的兽皮,象征自己的英武和力量 ;并且用动物毛皮、羽毛作头饰,佩带野兽的牙齿、骨骼 ;刺彩纹和刀痕,向人们 显示他在狩猎中的业绩。 服装不仅表示个人的地位和富有 , 而且还表示为有闲阶级的成员 , 不需从事卑贱的劳动。 紧身衣 、 高跟鞋 、 长而膨 大的礼服等都说明穿着者不需要劳动。 国外有些学者提出,人们以各种方式装饰自身的目的是吸引异性的注意。 但什么是美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美的标准在社会发展中也是不断变化的。 另 方面 , 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形态都有其特有的美的标准。 15世纪的欧洲 , 在战争和瘟疫的摧残下 ,人口剧减 , 因而妇女以多产为荣 , 怀孕妇女 的形态成为理想形象 , 连新娘也要打扮成宛如即将分娩的孕妇。 自我保护和扩展保护自身是人类的一种生理本能 , 人类在实践中自然地意识到要保护 自己 , 忍受他人和其他禽兽和虫类的伤害。 如在脸上、身上涂色,戴面具等,以恐吓敌人,起到威慑作用。 图腾和护身符稍有差异 ,前者的力量和神秘性质与所有者无关 , 可以买卖和传来传去 , 而不失其威力 ;而护身符则仅仅对占有者有魔力 , 对其他人则无效。 (二)学习的观点 强调学习和人的后天经验对服装选择的影响作用。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 这种联结形成的过程是逐渐的尝试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 个体的某些行为因受到奖励 被强化 另一些行为因受到惩罚 被抑制(三)认知的观点从认知的观点对人的行为作出解释,强调情境的作用和人对情境的作用。 假设两位姑娘同时受到邀请参加一个聚会,其中一位显得紧张而慎重,对服装进行了认真选择和精心打扮,而另一位则表现得无所谓,穿着与平时大致一样。 这种差异反映了她们对这一情境认知上的不同。 假设两位姑娘同时受到邀请参加一个聚会,其中一位显得紧张而慎重,对服装进行了认真选择和精心打扮,而另一位则表现得无所谓,穿着与平时大致一样。 这种差异反映了她们对这一情境认知上的不同。 (四) 社会水平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回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需要的层次变化。 二、服装动机研究 N. 择服装的原因:心受到不正经的评价 心出风头 代克) 研究表明:1. 对寒暑风雨的防护 41%2. 防止蚊虫、野兽和疾病 . 获得他人评价 . 自我满足 7%5. 吸引异性和性的魅力 10%6. 为了和他人交往 8%7. 体验幻想的愉悦 6%8. 显示优越感 得到他人的好感 3% 心理学家赫洛克 ( 研究了 1400名从16岁到 51岁人的着装动机。 通过问卷 , 检验了服装穿着动机是否为了取悦同性或异性 , 是否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或提高自己最好的身体特质等等。 研究结果认为 , 主要是为取悦同性而装扮 , 炫耀财富不是追随流 行的因素 , 提高身体最好特质和为端庄而着装才是主要的动机。 服装专家格利克莫尔 ( 应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对服装行为的动机做了研究 , 认为在服装选择方面除了马斯洛提出的 几种 需要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