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动量和能量易错分析内容摘要:

触面,做功不为零。 P Q P Q F F’ • 题 质量为 m m2的两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m的人站在 m1上用恒力 F拉绳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1和 V2,位移分别为 S1和 S2,如图所示。 则这段时间内此人所做的功 • A. FS2 B. F( S1+S2) • C. m1v12/2+m2v22/2 D. m2v22/2 • 常见错误: • 功的位移 • 功能关系 • 人做功。 力做功。 m1 m2 m • 我们的对策: 强化概念规律的 基础性复习 ,夯实基础 可利用专题的形式,结合能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理解掌握情况的针对性习题进行复习。 强化学生 主动回忆的意识 ,对照物理原型 要求学生在每做一题,每列一式时,主动去回顾概念或规律的物理原型,并对照与当前自己所作的判断、所列式子是否相符。 追求解题简单化和解题速度引起的错误 • ( 1)分析简单、快速,造成 物理过程缺失 • ( 2)急于求成,分析不全面,造成 物理量内涵失真 • 题 5: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 其正上方 A位置有一只小球。 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 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 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 小球下降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在 C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C.从 A→C 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小球动能的增加 D.从 A→D 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A B C D • 例 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1=、 m2=的两个小物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彼此用轻弹簧相连,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 质量为 m=10g的子弹以速度为 V0=250m/s水平入射到 m1物块内(子弹未射出),试求: • ( 1)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 m2的最大弹性势能; • ( 2)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物块 m2的最大速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m1 m2 v0 • 我们的对策: 强化对物理过程具体细化的分析 主动降低分析速度。 变糙粗的直觉分析为 细致的理性分析, 使物理变化过程是逐步而充分展开的 利用分步分解,逐个击破,减少过程和量的疏漏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分步分解的方法,分拆式子为单一物理量求解。 如:动能定理 求合力功 +求速度 读题不仔细,对关键词句不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