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修齐治平内容摘要:

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是 《 大学 》 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 ,《 大学 》 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 所格的“物”,所致的“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 • 六、学习第二段 齐读,一些词句解释: • ( 1)如恶( wu)恶( e)嗅( xiu)。 ( 2)如好( hao)好( hao)色。 翻译:(译文见 《 学海导航 》 P33) 小结: 阐释“诚意”: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 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 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的是内在善的动机和外在善的表现的一致。 4 、阅读课本 P38—39第“三”点和第三题。 七、学习第三段 齐读,一些词句解释: 翻译:(译文见 《 学海导航 》 P33) ‵ ‵ ‵ ‵ ˇ • 小结: • 阐释“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 • 人类不可能避免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但防止、克服不正当的感情、欲望还是必要的。 要用理智战胜这些感情,加强道德修养,发挥出固有的善性。 所以诚实、不自欺后,还要端正内心,防止“欲动情胜”的情况出现。 • 八、学习第四段 齐读,一些词句解释。 翻译:(译文见 《 学海导航 》 P33) 小结: 阐释“修身”,即把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 • “修身”是“八条目”的基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 《 大学 》 中讲培养人的最高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九、学习第五段 齐读,一些词句解释。 翻译:(译文见 《 学海导航 》 P33) 小结: 阐释“ 齐家”,就是善于处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齐家与修身的内在联系在于,如果不能修身,内心就有所偏颇,就无法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十、学习第六段 齐读,一些词句解释。 1)老老 /长长 :第一个词是动词 ,尊敬 /尊重 . 翻译:(译文见 《 学海导航 》 P33) 小结: 阐释“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这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君子得道: 孝、悌、慈 得众得国; 君子有德 有人 有土 有财 有用. 道、德为本,才能国治而天下平. 说明: 《 大学 》 把家教与国治联系在一起 ,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倘若每家都做到了孝、悌、慈,并且把孝、悌、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下”的各种关系上,也就自然能够实现国治与天下平了. 十一、总结全文: 1 、齐读课文,回顾所学. 2 、阅读 《 学海导航 》 P32“探究交流”: 1)“三纲”“八目”的内容与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2)本文说理上的特点:总分式/层层推进,层次分明,以纲统目,以目连目,逻辑严密/语言平实晓畅,浅近利落,但微言大义. 3 、阅读课本P38的“一、二、三”两个知识点. • 十二 、补充作业上课外译文: •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 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 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 康浩 》 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 ”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 楚书 》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 ”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 • 《 秦誓 》 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 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 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 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 ”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 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 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 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 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 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 ”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 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 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再 见 • 欢 迎 指 导 • 冷水江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