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物技术实践内容摘要:
据相同时间内污渍去除程度的差异得出实验结论 D .根据污渍完全洗净所需时间的差异得出实验结论 【解析】 A 比较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设计对照实验时,应该用蛋白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进行对照。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 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所以,加酶洗衣粉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例 3 图 1 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 2 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 7 15 2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1) 图 1 中 X 溶液为 ______ ,其作用是使 ____ _______。 (2) 图 1 中制备的凝胶珠用 ______ 洗涤后再转移到图 2 装置中。 图 2 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 ____ ________________。 (3) 在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 ________ 加热,然后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 ________ 后,加入酵母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4) 研究发现,固定化强度强的酵母颗粒发酵效果好,且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某机构利用上述装置,将 2% 、 % 、 3% 的海藻酸钠分别利用 2% 、 3% 、 4% 的 X 溶液进行凝胶化处理,所得到的固定化酵母颗粒的强度及在 28 ℃ 下发酵 48 h 后的酒精产量见下表: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海藻酸 钠 (% ) 2 3 2 3 2 3 X 溶液 ( % ) 2 2 2 3 3 3 4 4 4 固定化强 度 (g/ 30 个 ) 930 950 990 1030 1 100 1 140 1 170 1 170 1 160 酒精量 (% )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 X 溶液浓度的增加, __________ 增加;凝胶固定化效果较好的海藻酸钠与 X 溶液浓度分别是 ____ ____。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答案】 (1)CaC l2溶液 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2) 蒸馏水 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3) 小火 ( 或间断 ) 冷却 ( 至室温 ) (4) 固定化强度 2% 、 4%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1)CaC l2溶液能促使海藻酸钠溶液凝聚,从而包埋酵母细胞。 (2) 固定好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酵母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因吸水胀破;发酵过程搅拌,是为了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使酵母菌更快吸收营养物质。 (3) 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加热太强,会使海藻酸钠变糊;加热溶解的海藻酸钠溶液需冷却再与酵母细胞混合,否则会使酵母细胞烫死;搅拌能促进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溶液充分混合,从而充分接触。 (4) 分析表格中数据变化趋势,能得出规律; 固定化强度最强的是 1 170 g/30 个,此时最低海藻酸钠浓度是 2% ,最低 CaC l2溶液浓度是 4%。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与固体的不溶于水的支持物 ( 或称载体 ) 相结合,使其既不溶于水,又能保持酶和微生物的活性。 它们在固相状态下既可作用于底物,又具有与离子交换树脂相似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便于操作。 由于酶和微生物细胞被固定在载体上,因而它们在反应结束后,还能够反复使用,并在贮存较长时间后依然保持酶和微生物的活性不变。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常用的方法有三大类: 1. 吸附法; 2. 包埋法; 3. 共价交联法。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三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 .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毛霉 乳酸菌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专题十五 │ 要点热点探究 实验流程 原料 →。高二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相关推荐
足 20℃ 光照 工 水 温度 阳光 花盆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 , 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A.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 B.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黑暗的地方 C. 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 D. 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 一个群体中 MN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基因型 LM LM LM LN LN LN 总数 个体数 30 60 10 100 基因型频率 1 基因数 LM LN 30x2=60
本特征中 , 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 (2)因为生物的繁殖能力和衰老 、 死亡都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种群的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并会进一步影响种群密度。 因此可根据当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情况 , 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 (3)不论哪种类型的性别比例都是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果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人类的干预 , 使其正常的比例发生变化 , 都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
传递 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见下图: 三、脊髓的调节功能 脊髓 脊髓 灰质 (内 ) 白质 (外 ) 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 处理神经冲动 (低级的神经中枢 ) 神经纤维集中处 传递神经冲动 四、脑的高级调节功能 大脑 灰质 (外 ) 白质 (内 ) 神
XbY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1 : 1 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伴 性 遗 传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Xb XBY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XBY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 1 : 1 : 1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XBXB XbY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伴 性 遗 传 XB Xb XB Y
〉 芽 〉 茎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 既能促进植物发芽,又能抑制植物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起到疏花疏果。 如:植物向重力性 形成的原因 低浓度促进生长 如: AB、 BC段 如: CD段 C点 浓度时,生长素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A B C D 高浓度抑制生长 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根部: 生长素浓度: A B 生长速度: A B >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