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会计控制内容摘要:

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八、内部报告控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 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 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反映部门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 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简。 通常,高层管理者报告时间间隔时间长,内容从重、从简;反之,报告时间间隔短,内容从全、从详。 常用的内部报告有: (1)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等。 (2)经营分析报告。 (3)费用分析报告。 (4)资产分析报告。 (5)投资分析报告。 (6)财务分析报告等。 九、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 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 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十、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内部控制方法,不管如何建立公司治理结构,都应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之间的权责划分看,董事会在 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原因在于: (1)对于董事会而言,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通过不丧失控制的授权来保证公司有效运行、完成公司的目标, (2)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抑制管理人员在获取短期盈利机会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保证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切实贯彻实施的手段; (3)内部控制以及涉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流动构成解决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行的重要手段,而确保信息质量是董事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 内部 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管理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责任控制制度。 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 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 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 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 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 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 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财产、凭单管理制度。 财产、凭单管 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 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主要有四个步骤。 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 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 审计人员应考虑 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汜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环境、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主要方法包括:( 1)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 2)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 3)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 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5)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通过查阅复核以前的审汁情况,可以了解以前审计时所发现的问题产生 的原因以及是否已得到纠正和改进,通过查阅相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和相关人员交谈对内部控制获得足够的了解,以便进行程序设计和制定运用方案。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 在对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进行调查了解,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内部控制风险和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做出初步评价。 初步评价实际上就是评价企业会计与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错弊中的有效性的过程,通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将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 的某些或全部认定的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1)企业内部控制失效;( 2)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3)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对某项会计报表认定而言,如果同时出现以下情况,则不应评价其控制风险处于高水平。 ( 1)相关内部控制可能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大错弊,( 2)拟进行符合性测试。 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 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可基本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环节,为进行符合性测试确定一个前提。 审计人员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符合测试,并且只有 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 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其基本对象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控制设计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设计合理、适当,能否防止或发现和纠正特定会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控制执行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政策 和程序是否实际发挥作用。 被审计单位的控制设计的再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