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内容摘要:
统和 其他对外交通有方 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 ,坡度 适当 ,云雾和暴雨较 少 ,风较速小 ,地势 较高 ,地质条件好 , 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例 1】 (2020课标全国高考 ,9~11)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 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其中 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 成下列问题。 (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 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2)M、 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 )。 (3)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 )。 解析 :第 (1)题 ,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 ,河流均有较长的结冰期。 第 (2)题 ,M、 N位于山麓地带 ,因此其堆积物来源于冰川融水和降水携带的松散物质 ,沿沟谷向下 ,在山麓沉积。 第 (3)题 ,青藏高原易发融雪性洪灾或泥石流 ,修建该设施可以防御沟中山洪 (泥石流 )对铁路的危害。 答案 :(1)B (2)C (3)B (1)交通运输方式、等级的合理选择 ,需要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全面 评价 ,应结合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 ,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从上 述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确定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及 交通运输规模、等级。 (2)结合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的评价 ,从发展的角度 ,正确分析交通区 位因素 ,首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然后考虑自然因素 ,以求既可带动 沿线经济发展 ,又能减少工程建设量 ,并便于维修护养。 同时科技因素 是保障。 (3)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有长短 ,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 须妥善组织安排 ,合理协调使用。 运输中 ,要尽量避免对流运输、过 远运输、重复运输 ,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4)大力发展综合运输 ,实现运输结构的合理化。 在运输生产中 ,综合 利用各种运输方式 ,充分发挥每种运输方式的优点 ,用较少的劳动消 耗完成尽可能大的运输任务。 如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 热点二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高二地理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相关推荐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 “ 对外开放,优先发展 ” (设特区,全开放 )的策略。 • ( 2)产业结构 • 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 3)工业的发展 •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以轻工业为主
势高处向低处流, 并适当考虑水质问题。 输油管道的选线基本要求: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滩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 地势坡度较缓的 向阳坡,有林木覆盖,空气清新的地方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选“点”设计 建港口、海滨浴场 建疗养院 气象站的选择: 水库坝址的选择: 坝高计算 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率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西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 , 分析 山西在煤和电之间突出 ,其意义在于:。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变输煤为输电,减轻交通压力;带动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益。 一、煤炭转换为电力,二煤转换为焦炭 2020年以前,上升, 2020年以后下降。 2020年后原煤生产量增长的速度超过能源转换速度,反映 2020年后,原煤开采量增幅大。 1.⑴
取决于受灾地区的 地理位置 海岸形态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因素 强烈天气系统发生的频率 自然因素 ② 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A B 这两张 12月 30日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是 :印度尼西亚 亚齐 省首府 班达亚齐 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 其中,上图拍摄于 6月 23日,下图拍摄于 12月
传输 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第四章 海 — 气作用 课标要求: ,分析海 — 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信风 海水向西流 东岸冷海水补偿 东西部洋面温差 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形成过程 对气候影响:大洋东岸少雨,西岸多雨。 第五章 海洋开发 课标要求:。 、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