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规律内容摘要:
第四个星期六 专题五 │ 教师备用习题 【 解析 】 C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识。 太阳直射点移动具有对称性,每年 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在春分日后,因此与其对称时间点在秋分日前。 题中 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符合要求,答案选 C项。 专题五 │ 地理生活研究 宇宙探索与地球运动 ——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步骤 【 背景材料 】 材料一 美国东部时间 (西五区 )2020年 7月 8日 11时 30分左右,“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第 13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 在 8日的“绝唱”之前,“阿特兰蒂斯”号共飞行 32次,在太空中度过约 294天,累计飞行里程约 ,共计运送宇航员 203人次,与空间站对接过 11次。 地理生活研究 专题五 │ 地理生活研究 材料二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其近 30年的职业生涯中,发射点和着陆点主要有两个:肯尼迪航天中心和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下图为肯尼迪航天中心和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位置图。 专题五 │ 地理生活研究 【 命题视角 】 视角 1:宇宙环境的特点。 视角 2:航天基地的选建条件。 视角 3:与宇宙探索相关的地球运动问题。 【 创新演练 】 (1)“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A. 8日 16时 30分 B. 8日 15时 30分 C. 7日 16时 30分 D. 9日 15时 30分 专题五 │ 地理生活研究 (2)“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下列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 A.北印度洋海区海水自东向西流 B.驯鹿向南迁移至森林内觅食 C.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机 D.华北平原高温多雨 (3)从地理位置、地势地形和气候等方面,分析肯尼迪航天中心和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作为发射基地的区位差异。 专题五 │ 地理生活研究 (1)A (2)D (3)位置:肯尼迪航天中心纬度比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低,航天器发射时更易获得较大的初速度。 地势地形: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位于山地,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沿海平原,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地势比肯尼迪航天中心高,航天器发射时更易获得较大的初速度。 气候: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一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利于航天器发射;冬季降水偏多,不利于发射。 肯尼迪航天中心一带受季风控制,夏季高温多雨,不利于航天器发射;冬季低温少雨,利于发射。 专题五 │ 地理生活研究 【 解析 】 第 (1)题,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的区时,比西五区早 5个小时,结合区时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 第 (2)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为北半球夏季,华北平原高温多雨。 第 (3)题,从纬度位置、地势地形和气候等对航天器初速度及其天气的影响说明二者的区位差异。 专题六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专题六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考情报告 专题六 │ 考情报告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六 │ 考情分析预测 专题六 │ 考情分析预测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六 │ 知识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的判读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 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图 6- 2所示: 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 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 方向。 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 天气状况。 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 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 雨天气。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例 1 读“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及近地面与 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完成 (1)~ (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② b处盛行上升气流 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④丙地气压高于丁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若图为“该地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 M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②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N处 ③城市绿化带应建在距城市中心 16千米外 ④火电厂宜建在离城市 16千米以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1)D (2)C 【 解析 】 第 (1)题,根据近地面与 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可知近地面 M处为高压, N为低压,据此推知高空气压的水平分布 M地高空为低压, N地高空为高压,从而判断出 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b处盛行下沉气流,甲地气压高于乙地,丙地气压高于丁处。 第 (2)题,在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中: M处为郊区,不存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 N处为市中心,可能存有中心商务区;城市绿化带应建在距城市中心 16千米以内;火电厂对大气容易产生污染,宜建在离城市16千米以外。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 点评 】 本题结合热力环流和高空垂直气压差曲线的复合图示,考查热力环流及其实践意义。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通过逆推法认知近地面气压分布,进而推知近地面受热的不均匀性,然后通过调用所学知识对相关结论进行判断。 无论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运用,解答热力环流的相关问题时,必须把握的两个基础知识:第一,垂直方向上,气压的高低取决于大气的密度,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第二,热力环流中,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取决于近地面的受热状况,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受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2)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 B.上午 8点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 C.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 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1)D (2)B 【 解析 】 该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图示可知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影响外,同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上午 8点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点拨 】 ◎ 探点 ——近地面受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条件,其运动规模和运动形式表现为“最简单”。 ◎认知 ——区别“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和“风”三概念,把握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 ◎关键 ——根据热力环流认知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明确气压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熟练判断等压面分布是重点。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结合等压线判断常见天气系统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结合上图,可以归纳如下判读规律: 1.读数值。 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的气压值数值大小、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 如图中丙点的气压值为 1005hPaP丙 1010hPa, A、 D两地为高压中心, B、 C两地为低压中心。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3.比风力。 等压线密 (疏 )→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 (小 )→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小 )→ 风力大 (小 ),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析天气。 (1)低压系统 → 中心气流上升 → 多为阴雨天气,如图中 B、 C两地,多为阴雨天气。 (2)高压系统 → 中心气流下沉 → 多为晴朗天气,如图中 A、 D两地,多为晴朗天气。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2020 江苏卷 ]图 6- 6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 M地的风向是 (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1)C (2)D 【 解析 】 第 (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北半球。 图中 M地的西侧为高压中心,风由高压中心吹向四周。 由于 M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 第 (2)题,根据图中降水区的位置,可判断为锋面雨。 图中 M地风向为西北风,且风力较大,使降水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即锋面由西北侧的冷气团向东南侧的暖气团方向移动。 故图示区域降水是由冷锋天气系统所致。 【 点评 】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判断天气特征是近年高考考查天气变化的主要形式。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第二,明确不同天气系统与等压线关系的表现;第三,熟练掌握各个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图 6- 7为“某年 10月 21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 (1)~ (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盛行西北风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丁地将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 A.天气晴好,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天气晴好,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C.出现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出现阴雨,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1)C (2)D 【 解析 】 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特征知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丁处于低压槽前方,受冷锋过境影响将出现阴雨、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天气过程。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点拨 】 ◎ 探点 ——气压场有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和鞍部等多个形式,其中高低气压是天气系统考查中最常出现的类型。 ◎认知 ——从比较各个气压场类型等压线分布特点入手,分析气压场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进而为判定天气变化提供帮助。 ◎关键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判断天气系统类型,是解答有关天气系统问题的前提。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 如下图所示: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例 3 图 6- 9为 1月与 7月北半球世界主要气压场分布叠加图,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气压场的分布规律是 ( ) A. 1月份,甲、丁、戊三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在北半球只存在于海洋上 B. 7月份,丁、戊两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在北半球只存在于海洋上 C. 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乙气压场切断 D.甲、戊两个气压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2)气压场对世界气候的影响是 ( ) A.受高压的影响,气候一定炎热干燥 B.戊东部大陆沿岸夏季炎热干燥,丁西部大陆沿岸夏季炎热多雨 C.在乙气压场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地区多对流雨 D.甲、乙两个气压场势力的此消彼长影响着我国主要雨带的位置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1)C (2)B 【 解析 】 第 (1)题,结合各个气压场位置和特点,可以判断甲、乙、丙、丁、戊分别为亚洲高压、亚洲低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和夏威夷高压;结合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知 C选项是正确的。 第 (2)题,冷高压控制下是寒冷干燥的;在乙气压场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地区多锋面雨;甲、戊两个气压场势力的此消彼长影响着我国主要雨带的位置。 【 点评 】 解答本题除了要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知识外,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图 6- 10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① 季风盛行时 ( ) 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 西南风 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 旱季 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 木茂盛 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专题六 │ 重点要点探究 (1)C (2)A 【 解析 】 第 (1)题,本小题运用排除法最为简单,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第 (2)题,①为南亚夏季风,该季风盛行时,北半球为夏季,几。高二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规律
相关推荐
业带 位置 生产条件 美国乳畜带 (D) 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沿岸各州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接近消费市场 (近东北部工业区 ) 美国小麦带 (AB) 美国中部 (冬小麦 )和北部地区(春小麦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美国的玉米带 (或玉米 —大豆带(C) 美国中部,乳畜带以南、小麦带以东,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交汇处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年降水量大,气候适宜
• 、 降水资料判断 ——“ 三步判断法 ” • 第一步:判断所属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 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7月左右气温高 , 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 1月左右气温高 , 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 , 确定热量带。 热量带 最冷 (或最热 )月均温值 气候类型 热带 最冷月均温在 15℃ 以上
求出月球公转角速度: 360176。 247。 =176。 /日 即为月球公转平均角速度 由于月球公转轨道是个椭圆,所以公转速度是不均的。 近地点最快,约为 15176。 /日;远地点最慢,约为11176。 /日。 月球在公转轨道上平均每日自西向东移行 176。 ,因地球自转所造成的月球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必然逐日向后推迟,地球自转 176。 约需 52分钟
经过的省区 沟通的水系 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北京 —— 杭州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二 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古代 沟通南北经济文化 漕运要道 现在 浙江、江苏内仍是重要航线 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线 龙滩 返回概述 返回开发 黄果树瀑布 探究 2:中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成因、对策)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分析、探究问题) 原因:
m〈 H乙 H甲 〈 200m C 1)、求 P点海拔 —— O点海拔 —— B、 49〈 H〈 50 C、 59〈 H〈 60 D、 60〈 H〈 61 2)、 O点对 P点的相对高度 H最大为( ) m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A、 40〈 H〈 41 ( 810mP820m) ( 860mO870m) D 解 ( 1) 250m≤H顶 300m 故是 D A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