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减灾防灾内容摘要:

30~ 40年时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 5亿亩, 以解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问题,防洪抗旱,缓解该地区的农林用材、薪炭、饲料、肥料的紧张状态,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工程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于 1989年至 2020年进行,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 治理范围包括青、甘、陕、滇、川、黔、鄂、湘、赣九省 145个重点县, 总建设规模为一亿亩。 2020年以后为二期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目的的生态工程。 工程涉及长江中上游地区 13省的 645个县,总面积约 1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 总造林面积 2020万公顷,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 1989~ 2020年)规划造林 667万公顷;二期工程( 2020~ 2020年)规划造林 600万公顷;三期工程( 2020~ 2050年)规划造林 733万公顷。 国家计委 1989年批复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规划。 一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青海、陕西、湖北、湖南、江西 9省的 145个县,总面积为3408万公顷。 营造林面积 667万公顷。 一期工程建成后,项目区有林地面积将从 1亿亩增加到 2亿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从近 20%提高到 40%以上,水土流失基本治理面积达到,新增木材等林产品可获直接经济效益 50多亿元,特别是可获得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辽宁省丹东市是我国海防林建设的最北端,是绿色长龙的龙头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多公里。 由于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导致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均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在上世纪末的 10年间,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134亿元人民币。 同时,我国沿海省区分布着 70%以上的大中城市和 口, 2020年创造的 GDP总量高达 ,占全国的 %。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暖,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沿海地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 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 163个森工局。 长江流域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上游 6个省市,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 黄河流域以小浪底为界的 7个省市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 5个省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 天保工程区有林地面积 ,其中天然林面积 ,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 53%。 在 20202020年间,工程实施的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108万立方米,调减商品材产量 1239万立方米。 到 2020年,新增林草面积 ,其中新增森林面积 ,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增加。 二是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调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