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内容摘要: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噪声 ——无形的杀手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针对训练 1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此回答 (1)~ (2)题。 (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 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 , 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山地 0 ℃ 等温线将上移 B. 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 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 海平面将上升 解析: 全球气温升高 , 山地雪线会普遍上移;两极冰川会融化加快 , 加之海水升温会膨胀 , 导致整个海平面会上升;由于温度的升高 , 亚寒带针叶林会向极地推移;尽管全球气温升高 , 蒸发量会增加 , 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所以并不是全球都普遍干旱。 答案: C (2)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 , 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 A. 高消费 、 高浪费 、 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 对资源 、 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 生产工艺水平低 D. 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解析: 本题结合生产 、 生活实际与各项对比就可解决。 明显地可看出 , A、 B、 C三个选项都是可以人为改变的。 而 D项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 即自然资源储量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 D 考点 2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时期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对人地关系的行为表现 环境问题 采猎 文明 时期 人类听天由命,依赖自然,畏惧自然。 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是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环境 以几千种植物(采集 )和几百种动物 (渔猎 )为取食对象。 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 文明 时期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已有了科学萌芽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如: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冶炼和制陶消耗大量木材,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工业 文明 时期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也要求环境容纳更多的废弃物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 新技 术革 命时 期 人类逐渐认识到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逐渐抛弃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寻找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训练 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A 表示 ________ , 它 是 决 定__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相关推荐
值结构图及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省会到甲省途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20~ 2020年期间 , 两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趋势是 __________。 两省耕地面积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 __________(省名 ), 变化率较大的省是 __________(省名 )。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的高度有关。 因为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亦然。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 用 主 要 功 能
作物品种 、 耕作方式 、 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 , 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厄尔尼诺 、 干旱 、 洪涝 、 热浪等 ), 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难点是探究气候变化的方法 , 关键是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图表的分析以及如何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针对训练 2 (2020山东省抽样监测 )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突出时代气息。 知识网络体系 考纲考点解读 重点难点突破 三年高考经典 【 解析 】 第 (1)题,从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中可以判断人口流动量大小和人口流动方向。 第 (2)题,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主要是经济因素。 第 (3)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答案 】 (1)东部 中部 中部 东北 (2)西部 中部 东部 流入区
及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 、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 如何将多方面的利益协调统一起来 , 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难题。 我国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部分法律 ( 1) 1998年 4月修订并通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 2) 1985年通过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 ( 3) 1986年通过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我国石油消费 、 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 , 正确的有 ( ) A. 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 B. 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 C. 1995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D. 20世纪 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自余 (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 , 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 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 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 拓宽石油进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