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习虚构内容摘要:
所谓移植法是根据表达上的审美需要进行移植想象。 有出于形象塑造的需要;有出于情节构造的需要等等。 具体应用于文中的 比拟。 将原本现实社会中的现象,通过合理有趣的想象移植到非人类形象身上,以暗喻生活的某些哲理。 例如周锐 《 兔子的名片 》 中的兔子利用印满唬人头衔的名片来招摇撞骗,真是别有一番意味,令人既好笑又值得深思。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 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就 像 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 ,是 监视白洋淀的哨兵 吧。 融合法 融合法是把不同的表象中的某些特征进行 分析、综合 ,形成一个新的具象。 比如 “ 机器猫 ” 的外形特征是 猫、孩童、机器人 的综合,它的聪慧与调皮则特有孩童味,同时它又兼具机器人的超能量。 人性与物性在这些形象上融化得相当。高二语文学习虚构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扼住命运的咽喉
• 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在快速浏览课文的前提下,完成以下要求: 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给这些段落划分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几大部分)。 概括人物事迹(即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苦难)。 梳理传主经历 • 全文共 70小节,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五部分: • ( 1— 4) 1770年 — 1788年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 20年。 • ( 5— 24) 1789年 —
高二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热情又严格的老师 , 是一个有抱负的活生生的形象。 所以课文中的孔子 , 较之那个挂着 “ 大成至圣文宣王 ”招牌的孔圣人 , 更为动人。 • 3. 如何理解曾皙的一段话所表达的思想。 • 【 参考思路 】 “ 莫春 ” 至 “ 咏而归 ” 一段文字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 , 是孔子 “ 为国以礼 ” 的最终目标 , 因此孔子说 “ 吾与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