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天理人欲内容摘要:
待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 就好象前面有一条大道,又有一条小道一样。 心理明知道要走大道,但是,却被小道上的东西所吸引,自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小道;等到前面遇到棘荆杂草,心理就后悔。 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 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去做克己的功夫。 不可以姑且放过。 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 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劳神费力去思考,自然回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 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那样的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固然不会做错。 只是他们首先需要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 假如是普通的人,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曾子曾说:“‘以实行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 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方休。 这不是很遥远吗。 ’他又说‘正如 《 诗经 》 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象面临深渊,又好象如履薄冰。 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祸福刑戮的了。 ’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 分析 第二则 讨论天理与人欲 . 朱子认。高二语文天理人欲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热情又严格的老师 , 是一个有抱负的活生生的形象。 所以课文中的孔子 , 较之那个挂着 “ 大成至圣文宣王 ”招牌的孔圣人 , 更为动人。 • 3. 如何理解曾皙的一段话所表达的思想。 • 【 参考思路 】 “ 莫春 ” 至 “ 咏而归 ” 一段文字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 , 是孔子 “ 为国以礼 ” 的最终目标 , 因此孔子说 “ 吾与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