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内容摘要:

• 2. 《 杂诗十二首 》 (其二 ) • 《 杂诗 》 是在晋义熙十年 (公元 414年 )前后 ,陶渊明 50岁时所写 , 共 12首 , 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时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 10年之久了。 在“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的生活中 , 他感到获得了自由 , 心情舒畅 , 写下了像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这样诸多名句。 然而他终非 “ 浑身静穆 ” , 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 3. 《 越中览古 》 •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 亦即诗人游览越中 (唐越州 ,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 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 , 吴越两国争霸南方 , 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 , 被吴王夫差打败 , 回到国内 , 卧薪尝胆 , 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 ,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 4. 《 一剪梅 》 •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 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 ,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 , 常相唱和。 1127年 , 靖康之乱 , 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 , 后来丈夫病死 , 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 , 余生孤苦 , 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 , 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 , 明快妍丽;南渡之后 , 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 沉哀入骨 , 词情凄黯。 婚后不久 , 赵明诚即远行 , 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 《 一剪梅 》 寄给丈夫。 • 5. 《 今别离 》 (其一 ) • 黄遵宪倡导 “ 诗界革命 ” , 主张 “ 我手写吾口 ” , 黄遵宪 《 杂感 》 诗 , 以表现 “ 古人未有之物 , 未辟之境 ” , 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 , 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 他宦游海外的创作 , 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 • 1. 《 咏怀八十二首 》 (其一 ) • (1)结合作者身世 , 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 , 采用 “ 知人论世 ” 的方法 , 探讨诗人为什么而“ 忧 ” , 他的 “ 忧思 ” 又是什么。 • 【 参考思路 】 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 , 政治环境险恶 , 稍有不慎 , 便有杀身之祸 , 所以他虽发言玄远 , 行为不羁 , 不理世事 , 但内心是十分痛苦忧愁的。 这就是全诗通篇说 “ 忧 ” ,却又不能言明的缘故了。 本诗写了诗人深夜弹琴寂寞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 抒发了诗人欲排遣忧愁而不能的绝望之情。 • (2)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 参考思路 】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 、 象征的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了作者内心的孤独 、 惊惧和哀伤 , 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诗人以“ 孤鸿 ”“ 翔鸟 ” 自喻 , 以 “ 夜 ” 来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 , 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 , 犹如惊弓之鸟的状态。 • 2. 《 杂诗十二首 》 (其二 ) •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 【 参考思路 】 这首诗先描绘了日月更迭 、 万里清辉的景象 , 一句 “ 荡荡空中景 ” 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 、冷席的意象 , 点明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而觉察出四时更替 , 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 , 刻画了自己“ 不眠 ” 的凄寒心境。 • 接下来两句道出了 “ 不眠 ” 的原因 ——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喝酒的知己 , 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 , 空留一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 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了极致 , 诗人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暗自悲凄 , 心境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 全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叹。 • (2)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了他心中的 “ 桃花源 ” , 不复苦恼和忧愁 , 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 这是为什么。 • 【 参考思路 】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 , 看惯了战乱 、 篡夺 、 阴谋 、 危机 , 决心归隐田园 , 不再出仕。 但隐居后的陶渊明 , 表面上过得安逸 、恬淡 , 却始终未曾忘记现实 ,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 , 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 , 却饱含焦灼与悲愤之情。 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 , 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 3. 《 越中览古 》 • 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 , 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 , 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 【 参考思路 】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 “ 鹧鸪飞 ”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 , 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 ,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 , 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 4. 《 一剪梅 》 • 这首词主要抒写了作者的思夫之情 , 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作者的特色 , 富有艺术感染力。 其特点是什么。 • 【 参考思路 】 (1)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 、 纯洁的 、 心心相印的。 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 , 既像蜜一样甜 , 也像水一样清 , 磊落大方。 • (2)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 、 清新 , 明白如话 ,这首词在通俗中多用对偶句 , 如 “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等 , 既是对偶句 , 又浅显易懂 ,读之朗朗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