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内容摘要: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 不同。 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 :地形、地势。 ( 4 )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 致的。 ①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 ,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② 暖流情况相反。 ( 5 )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 ,越向中心处 ,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 6 )判断温差的大小 :等温线密集 ,温差较大。 反之 ,温差较小。 ① 冬季等温线密集 ,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 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 ,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 陆地等温线密集 ,海 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 ,海洋的热容量大 ,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2 . 等压线 (面 )的判读与应用 进行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前首先要明确 : 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 从高度来看 ,同一地点 ,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 从气温来看 , 同一高度 ,气温越高的地方 ,气压越低。 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 ,气流上升处 ,气压低 ,反之气压高。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 ( 1 ) 判断气压类型 :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 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 ( 2 ) 判断等压面形状 :由 于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上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 ,所以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向上空拱起 ,低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下凹弯向地面。 ( 3 ) 判断天气与天气系统 :与高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与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 ,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 低压槽是冷暖锋易形成的位置 ,高压脊则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 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 4 ) 判断季节 :就北半球而言 ,大陆上空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上空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 ,反之为夏季。 ( 5 ) 判断风向与风力大 小 :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时 ,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等压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越小。 ( 6 ) 结合风向判断半球 :风向偏离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方 ,说明在北半球。 反之在南半球。 ( 7 ) 结合风向判断高气压和低气压的方位 :北半球 ,背风而立 ,右后方是高压。 南半球 ,背风而立 ,左后方是高压。 各类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 规律 示例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 ,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 ,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 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 ,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 值 若 a b ,则甲 a ,乙 b 若 a b ,则甲a ,乙 b 方法 规律 示例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若 a 、 b 为等高线 ,且 a b ,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洋流向凸 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 ,其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若图示为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图 ,则 c b a ,洋流自南向北流 ,为暖流 1 陆南 7陆北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 1 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 ,海洋上都向北凸出。 7 月份相反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 ,图示月份为1 月份 ,即北半球冬季 ,南半球 夏季 续表 【例 2 】 ( 2 0 1 0 年北京文综 )如图是某日 08 时和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 :百帕 )。 由 08 时到 20 时 ,图中 ( ) A. ① 地风向偏北 ,风力逐渐减弱 B. ② 地受高压脊控制 ,天气持续晴朗 C. 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背景材料】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 【命题角度】 ( 1 )地形类型的判读。 ( 2 )土地利用构成的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 【创新预测】 ( 1 )右 上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 ,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 ( 2 )该地区拟在图示 M 、 N 两地中选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 ,哪个地点合适 ?简述其理由。 ( 3 )简述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构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 4 )该地区拟将湖泊北部山坡分成三类 ,分别实行封山育林、栽植经济林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 试对该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合理划分并加以简要说明。 解析 :根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等高线判断 ,该区域为我国的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地区 ,北部的河流流域面积较大 ,且流经湖泊 ,南部的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