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分布内容摘要:
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 产生。 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干旱 ( 1)概念 ( 2)成因 ( 3)影响的范围 ( 4)旱灾的特性和成因 ( 5)旱灾的分布 了解:世界上的干旱类型 P15 寒潮 (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 1)概念 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 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强度越大。 ( 3)寒潮的影响 ( 4)天气特征 除以上三种气象灾害,还有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震 ( 1)地。高二地理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分布
相关推荐
到 C1常被认为是迁移,而B1到 B C1到 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不是迁移。 三是有无长期改变定居地。 一般认为那些居住地发生 “永久性 ”或 “长期性 ”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 .动因 主要: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次要: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 .效应 1 对环境 的影响 迁出地:缓解当地的 _____
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 46%的城市, 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 ,灾区下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 • • • 等大城市救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 ) • • • 、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害等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料),优先选用的现代技术手段是( ) •
耕地 10. 4% 高原 草地 33. 8% ( 1)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相应的地形类型 ( 2)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地形 特征 耕地 水田 旱地 草地 林地 秦岭-淮河以 南的湿润地 秦岭-淮河以 北半湿润地区 北方干旱、半干 旱地区 东北、西南边远山区、边疆地区 平原、丘陵、盆地 北方高原、山东、青藏高原 山区、丘陵 南北差异明显 东西变化有规律
燥,太阳辐射强 ② 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2)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例剖析 (202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 )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例 1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 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马、牛、羊 (三河牛、三 河马、东北红牛 ) 2.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比较 【 样题 】 (2020 年茂名检测 )图 4- 1- 1 是 沿 46176。 N 纬线附近 我国境内某地区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图 4- 1- 1 ① 甲地气温和降水特点:雨热同季 ,最冷月气温 在 0℃ 以下;②乙地气温和降 水特点:全年降水较少
我国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你认为应怎样解决。 庞大的 人口压力 经济迅速发展 科技 水平低 人均 资源少 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利用率低 依靠科技 挖掘潜力 控制人口,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建立节约型 经济体系 资源问题 解决措施 •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 “ 大气严重污染 ” 的前十个城市里,中国占其 8 :贵阳、重庆、太原、兰州、北京、广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