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醇的性质与应用内容摘要:
有无气泡 剧烈程度 反应方程式 先沉后浮 仍为块状 没有声音 放出气泡 缓慢 2Na+ 2H2O= 2 NaOH + H2↑ 乙醇钠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浮 在水面 熔 成球形 发出嘶 声 放出气泡 剧烈 (2)氧化反应 CH3CH2OH + 3O2 2CO2 + 3H2O 点燃 ②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说明乙醇有还原性 (淡蓝色火焰 ) ① 燃烧 ③ 催化氧化 2Cu + O2 2CuO △ CH3CH2OH + CuO → CH3CHO + Cu + H2O △ 实验 红色 变为黑色 Cu丝黑色又变为红色 , 液体产生 特殊气味 ( 乙醛的气味 ) 现象 : 总 :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Cu △ Cu是催化剂 , 但实际 起氧化作用的是 CuO。 醇被氧化的机理 : ① ③ 位断键 ① ③ R2—C—O—H R1 H + O2 2 生成醛或酮 + 2H2 O —C=O R1 R2 2 Cu △ ② ★ 连接 OH的碳原子上必须有 H, 才发生去氢氧化 (催化氧化 )。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 CH3CH2CH2OH CH3CH(OH)CH3 2 + O2 → CH3CH2C- H + H2O = O Cu △ 2 + O2 → CH3- C- CH3 + H2O = O Cu △ 催化氧化类型小结 : 叔醇 (—OH在叔碳 ——碳原子上没有 H), 则 不能去氢氧化。 C OH R2 R1 R3 (3). (2). 2 CH—OH + O2 R2 R1 Cu △ (1). 2R—CH2—OH + O2 Cu △ 伯醇 (—OH在伯碳 ——首位碳上 ), 去氢氧化为 醛 O = 2R—C—H + 2H2O 仲醇 (—OH在仲碳 ——中间碳上 ), 去氢氧化为 酮 O = 2R1—C—R2 + 2H2O 醇的催化氧化也可以用 银 作催化剂。 (3)酯化反应 18 18 O O CH3—C—OH+H—O—C2H5。高二化学醇的性质与应用
相关推荐
丙醇、 2丙醇。 然后考虑分子内脱水:有一种;分子间脱水:有 6种。 一、醇的性质和应用 • 乙醇的化学性质 —— 消去反应 实验制取乙烯 ① 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② 该反应属何种反应类型。 为什么。 ③ 反应时乙醇分子中哪些键断裂。 ④ 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 170℃。 一、醇的性质和应用 • 乙醇的化学性质 —— 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反应 浓
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7C、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的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放热 催化剂 硫酸工业生产的 三个适宜条件 : 低 应选择温度 :(1)低温 (400~5000C) 如何处理尾气中的 SO2? ,如何处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 ? 3,如何利用废渣和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 大量热能 ? 工业: SO 2 C a(OH) 2 C aSO 3 H 2 SO 4 SO 2 (重新利用) 实验室: SO 2 +2N aOH=N a2 SO 3 +H 2 O 用石灰浆
中,气泡变小或消失,最后无气泡。 分析:对于气泡前有后无,会使 V标实际变多,致使C测偏大 ( 3)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 分析:这样会使标准液的实际用量增加,导致 C测偏大。 ( 4)移液时,将移液管尖嘴处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 C测 偏大。 ( 5)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这时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