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内容摘要:
升高温度 [C a OH 2等除外 ] 或增加溶剂, v1 v2,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溶质降低温度 [C a OH 2等除外 ] 或减少溶剂, v1 v2,为过饱和溶液,溶质从溶液中结 晶析出。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在 100 g 溶剂里,形成饱和溶液,某固体物质所能溶解的最多质量 (g)。 可表示为 溶解度 ( S ) =溶质的质量 g 溶剂的质量 g 100 g • 温馨提示: 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个别物质反常,如Ca(OH)2。 • ②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 1体积水里所能溶解的气体的最大体积数来表示。 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6 . 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 ( 1) 电子式书写常见错例分析 ① 漏写没有参加成键的电子对 如 N2电子式的正确表示应为N ⋮⋮ N,却错写成了 N ⋮⋮N。 ② 离子合并错误 如 Na2S 电子式的正确表示应为 Na+Na+,却错写成。 ③ 乱用或丢掉中括号 如 HF 电子式的正确表示应为 H ,却错写成了H[]-。 ④ 原子结合顺序写错 如 HCl O 电子式的正确表示应为 ,却错写成了。 ⑤ 共用电子对数目写错 如 CO 2 电子式的正确表示应为 ,却错成了。 • (2)各种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和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离子方程式侧重离子反应的实质;电极反应式表示出电子的得失与流向;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附加了反应热和物质的状态 (反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 三大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是书写各种方程式的重要依据。 灵活运用这三大定律,有利于方程式的快速配平和正确书写。 • 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往往需要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来确定;离子方程式的配平离不开电荷守恒定律。 ( 3) 两种模型 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 方法归纳 拓展思维 活学活用 • 1. 胶体的性质、制备、聚沉方法、提纯对比分析: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性质 丁达尔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 “ 光路 ” 鉴别溶液 和胶体 布朗运动 胶粒在胶体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________ 电泳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如 Fe(OH)3胶粒带正电,H2SiO3胶粒带负电 ] 工厂除尘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性质 聚沉 聚沉方法有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必要时需破坏胶体 制备 水解法 Fe3 ++ 3H2O ==== =△ F e ( OH)3( 胶体 ) + 3H+ ________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聚沉方法 加热 加速胶粒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 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等;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在江河入海口形成沙洲等 加入电解质 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性的相互排斥而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提纯 渗析 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净化、精制胶体 2. 关于溶液的计算分析 (1)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 计算公式: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100 g =m 质m 剂 100 g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当把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时,溶质将会析出。 ① 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 ( 如加入溶剂 ) 析出 ( 或溶解 ) 溶质的质量为 x : x溶剂变化的质量=溶解度100 g ② 若溶剂不变时,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 x : 100 g +原溶液的溶解度原饱和溶液的质量=两溶解度之差x • ③ 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 x:先求出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出形成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 ④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与溶剂。 • 在进行溶解度计算时,一般围绕饱和溶液进行,因此要紧扣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等要点。 ( 2)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不同,它没有单位,既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又可以用小。高二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相关推荐
+ Br2 | Br CH2 - CH=CH - CH2 | Br 1,2加成 1,4加成 例 、 等物质的量的 与 Br2起加成 反应 , 生成的产物是 ( ) AB 例 、 含有 C= C- C= C键的化合物与含有 C= C双键的化合物很容易发生 1, 4-环加成反应 ,生成六环化合物 , 例如: 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写出适当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 (1) (2) (3)
H+2H2O —— 菲林反应 人活动的能量来源 C6H12O6(s) + 6O2(g) →6CO2(g) + 6H2O(l) +Q 生理氧化反应 3. 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作用 • 葡萄糖在 人体内的 作用 1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 2 合成糖元储存 3 转变为脂肪 • 蔗糖和麦芽糖是重要的二糖,互为同分异构,会水解,产物略有差别。 •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nH2n+1X NaOH △ 取代反应: C2H5Br + H2O C2H5OH + HBr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C2H5Br + NaOH CH2==CH2 + NaBr +H2O 醇 △ 无醇则有醇 (水解成醇 ) 有醇则无醇 (消去成烯 ) 醇 : 通式 官能团 主要化学性质 R—OH —OH CnH2n+1OH 置换反应: 2C2H5OH + 2Na 2C2H5ONa + H2
r + Cl2 =2NaCl + Br2 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 2HBr + Cl2 = 2HCl + Br2 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 取约 3克的干海带,用刷子去净其表面上的附着物,把海带剪碎后,用适量酒精浸湿,放入坩埚中 把泥三角放在铁三脚架上,将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点燃酒精灯将海带灼烧至完全成灰,停止加热,使海带冷却至室温。 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