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湘夫人内容摘要:

葱 、 苍翠茂盛的斑竹 , 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 ,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神话传说中 , 娥皇女英追到君山 , 听说虞舜已经死在苍梧之野 , 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 一 、 重点突破 • 1. 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几个。 抒情主人公是谁。 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 【 参考思路 】 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湘君和湘夫人。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 “ 湘夫人 ” , 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因为诗歌主要是写了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 诗歌讲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 , 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 2. 诗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 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 【 参考思路 】 诗的开头是一个环境气氛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 , 洞庭湖中水波泛起 , 岸上树叶飘落。 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 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 这种环境气氛 ,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 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这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之情。 • 3. 找出文中写湘君为湘夫人装饰爱巢的名花香草的诗句 , 体会这段文字运用了古诗中哪些常用手法 , 这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 • 【 参考思路 】 诗句见文中第三段从 “ 筑室兮水中 ” 至 “ 建芳馨兮庑门 ”。 这里用流光溢彩华丽炫目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 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 , 写得越铺张 , 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 二 、 疑难辨析 • 1. 请赏析 “ 袅袅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 ”一句。 • 【 参考思路 】 这两句妙在以可见之水波 、 木叶 , 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 , 富有画意。 不着愁字 , 而借秋景来渲染 、 扩散 、 深化愁情。 上点下染 , 点染结合 , 创造了一个历历在目 、 情景交融 、 感情蕴藉 、 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 选取 “ 秋风 ”“ 水波 ”“ 落叶 ” 三种动态景物 ,与湘君当时的心境十分吻合。 秋风习习好像感觉到了凉意 , 使湘君赴约不遇的心情更加悲凉起来;水波荡漾 , 就如同湘君的心波在起伏 ,愁绪在扩展;落叶纷纷 , 又好比湘君的心境 ,由兴奋转向悲伤 , 步步下沉。 • 2. 作者为什么详细地介绍了湘君建筑水屋的过程。 • 【 参考思路 】 主要是为了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 , 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的愿望。 写得越是铺张 , 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情似海。 这里主要是用了赋的铺陈手法来反复叙写。 • 3. 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 、 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 【 参考思路 】 (1)融情入景 , 以景染情。 • “ 帝子降兮北渚 ,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 这一凄清渺茫的秋景 , 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 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 被后人称为 “ 千古言秋之祖 ”。 • (2)因情造景 , 象征寓意。 • 湘君等待湘夫人 , 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以 “ 鸟何萃兮中 , 罾何为兮木上 ” 的反常现象作比兴 , 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 , 大有所求不得 、 徒劳无益的意味。 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 , 与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 , 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 3 ) 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 作者写这么多香草 ( 白 、白芷、兰草、辛夷、薜荔、杜衡 „„ ) 并采香草送给姑娘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一、文脉梳理 湘夫人 约会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