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内容摘要:
_______和 ______三大气源地,具有明显的气源优势,但缺点是施工难度大,试分析其原因。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 重点难点突破 【 思路解析 】 第 (1)题,已建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到上海,途中绕道宁夏、陕西西北部和山西,是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气源;加快山西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第 (2)题,根据图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以及油气的输入方向即可作答。 第 (3)题,根据图中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方案中的西线经过的地区可判断,该线路自西向东依次经过了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气源地,沿线经过荒漠地带、青藏高原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区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此施工困难。 【 答案 】 (1)可以获得更充足的气源供应,对西气东输起到调峰和补充作用,能加速山西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2)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 中亚 (或哈萨克斯坦 )、中东波斯湾地区、拉丁美洲。 (3)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途经地区有荒漠、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部分地区人口稀少。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 重点难点突破 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 解析 】 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 跨区域调配。 【 答案 】 B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 重点难点突破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 重点难点突破 典例 2 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回答 (1)~ (2)题。 (双选 ) (1)西气东输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 A.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有利于改善环境,减轻污染 D.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西气东输工程的成功启动对上海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 ) A.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B.完全替代煤炭,改善大气质量 C.大气中硫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D.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避免气候变暖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 重点难点突破 【 思路解析 】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实现区域间资源互补。 我国南方地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但经济发达、能源的消耗量大、能源短缺,制约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广大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而且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由此减轻因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 答案 】 (1)AC (2)AC 考纲考点解读 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 重点难点突破 黑色陷阱 本题易出错,主要是没有分清是对输入地还是输出地的影响,同时对天然气的优点不太了解。 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健康的物。高二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相关推荐
——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 ——GPS 信号接收机。 其工作过程如图 1- 2- 4: 图 1- 2- 4 GPS 卫星星座由 21 颗工作卫星和 3 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均匀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 面上空至少有 4 颗 GPS 卫星。 用户设备如果接收到 3 颗 GPS 卫 星信号就可以进行定位、导航。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公务员, 5 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 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 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所以, 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
wonderful Beijing opera 106.感受 …… 的美 feel the beauty of 107.看上去像真的一样 look just like the real ones 108.繁忙的交通 busy traffic 109.故宫博物馆 the palace museum 110.同意干某事 agree to do 111.去南山的旅途 a trip to the
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 能源; (7)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8)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9)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三、能源基地的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 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图 3- 1- 2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图 3- 1- 3 4.能源基地建设三条路径之间的关系 图 3-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根本 原因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 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干 旱区、绿洲边缘 ) 使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 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到破 坏 过度放牧 草原牧区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 的进程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以及工矿交通建设中
0多千米 , 海拔 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 600多千米 ,并且还要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 , 以及保护自然状况下形成的独特而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 , 因此 , 这项工程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科研做支撑。 中国地形图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 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总量大 ( 2)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种类多 ( 3)许多资源居全国重要地位 如: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农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