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内容摘要:
施 ——以长江 、 淮河流域为例 因素 长江洪灾成因 淮河洪灾成因 防治措施 自然因素 洪水来量 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滞洪能力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河流落差小,弯曲狭窄,滞洪场所不够 因素 长江洪灾成因 淮河洪灾成因 防治措施 自然因素 泄洪能力 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黄河夺淮后,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泄洪能力不足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因素 长江洪灾成因 淮河洪灾 成因 防治措施 人为因素 滥伐森林 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使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弱,同时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上游滥伐森林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 下游围湖造田 • (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 典例 1 (2020北京崇文 )图 1和图 2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 (位于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汇处 )沼泽 、耕地及人口的变化 , 据此完成 (1)~ (2)题。 • (1)关于图 1和图 2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 A. 1954~ 1976年 , 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B. 1954~ 2020年 , 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 C. 1976~ 1986年 , 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 D. 1986~ 2020年 , 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 (2)与 1976年相比 , 202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 • A. 劳动力短缺 B. 低温冷害更严重 • C.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 洪涝灾害更频繁 • 【 剖析 】 第 (1)题 , 读两幅沼泽 、 耕地及人口的变化图可以看出 , 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 , 大量开垦沼泽地为耕地 , 使沼泽地不断减少 , 因此人口数量与湿地面积呈负相关。 第 (2)题 , 与 1976年相比 , 2020年农业人口数量增长 , 人均耕地面积也增长 , 但湿地面积在减少 , 水旱灾害会更频繁。 • 【 答案 】 (1)B (2)D • 典例 2 (2020江苏盐城质检 )2020年伊始 , 全球地震较为活跃 , 结合下表 , 完成 (1)~ (2)题。 地点 发生日 期 震级 震源深度 (km) 震中位置 震中距首都距离 (km) 死亡人数 海地 1月 12日 13 北邻波多黎各海沟 15 约 20万 智利 2月 27日 35 西邻智利 海沟 325 约 800 • (1)对两次地震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板块碰撞运动 • B. 板块张裂运动 • C. 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运动 •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运动 • (2)由表可知 , 智利地震死亡人数较少 , 其主要原因是 ( ) • A. 震源深度差异大 B. 震区人口稀少 • C. 震区经济落后 D.。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相关推荐
管理者提供了直接有效的 激励方法和技术 c 目标理论为目标管理技术的 应用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 2)目标理论 同样也具有其局限性 a 未考虑目标设置上的公 平性问题 b 目标设置在应用上受限制 人消除或减轻不公平感的方式:( 1)通过自我 解释达到自我安慰( 2)改变比较对象或另选比 较方式( 3)采取行动改变他人的收支状况( 4) 采取 行动改变自己的收支状况( 5)放弃工作,
12 6 现 代管理理论将人看作是( A ),认为人是怀着不同需要加入组织的。 A、“复杂人” B、“系统人” C、“社会人” D、“经济人” 6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 D )的管理理论。 A、孔茨 B、奥福德 C、布朗 D 法约尔 6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 D ) A、计划 B、组织 C 、协调 D 、 决策 6决策理论学派认为解决问题的步骤是( ) A、 问题是什么 B 、备选方案是什么
A. What colour is it。 B. Is it red? ( ) 3. 建议大家一起来打扫教室,可以这样说: A. Turn on the light. B.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 ) 4. 如果你想知道他是谁,可以这样问: A. Who is he。 B. What’s in it? ( ) 5. 建议对方一起去看一看,可以这样说: A.
量 陆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能量金字塔 碳的循环过程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平衡 1 .表现 ( 1)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 2)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
生生物的生存 • 酸雨会使植物的叶子突然枯黄,状如火烤,几天后枯死 • 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酸性化学污染物;对大功率的工业燃烧设备要安装脱硫装置;限制机动车辆排放各种酸性化学污染物等 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 (O3)层概念:地球的保护层。 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 CFCs类物质。 现状及趋势: 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 臭氧空洞 ” (
目前 , 人类对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 , 除已形成工业规模的食盐 、 镁 、 溴外 , 还加紧对海水中其他微量元素的开发利用 , 如碘 、 铀 、 钾等。 同时 , 实现综合开发 , 即在处理一次海水时提取多种元素。 学法指导 图解海盐生产的影响因素及产盐量之间的关系 海盐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 , 其中地理位置 、降水量和蒸发量及海水的盐度等是影响产盐量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