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内容摘要:
盾 措施 (1)孝文帝决心整顿吏治,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而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 (2)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 “ 枉法 ” 的官吏一律处死 (3)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 484年,孝文帝下令正式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作用 (1)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2)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 3.[学习思考 ](教材 P29)什么是均田制。 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 提示: (1)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 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 , 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 , 百姓没有所有权 , 也不能买卖 , 死后要归还政府。 已耕种过的称桑田 , 百姓可传之子孙 , 可买卖。 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 (2)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 ,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 ,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 , 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 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4. [学习思考 ](教材 P30)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 • 提示: (1)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 , 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 , 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 • (2)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 , 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 , 不许官吏自筹。 • 1.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鲜卑以游牧为生 , 善骑射。 东汉初年 ,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 „„ 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 , 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 公元 85年 , 鲜卑与南匈奴 、 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遁。 公元 87年 , 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 , 斩杀优留单于。 „„ 北匈奴西迁。 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 •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 , 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 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 , 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通过分配土地 , 让人民定居生活 , 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 , 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 请回答: • (1)从材料一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 •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 (1)问从材料一中直接获得的信息是鲜卑族是游牧民族 , 军事力量强大 , 这有利于北魏的崛起和统一北方。 第 (2)问的有利条件要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 • 答案: (1)鲜卑族是个游牧民族 , 军事力量强大。 依靠军事力量迅速崛起 , 使北魏统一了北方。 • (2)北魏统治者采用了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 , 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 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 1。高二历史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相关推荐
员(置业顾问)需要销控单位时,须同专案秘书联系,确认该单位尚未售出可以销控,才能进行销控。 第 9 条 专案秘书销控单位前,必须以售楼员(置业顾问)先交客户的认9 购金或身份证原件为原则。 第 10 条 售楼员(置业顾问)应于销控单位得到确认后,方 能与客户办理认购手续。 第 11 条 售楼员(置业顾问)不得在专案秘书不知情或销控单位未果的情况下自行销控,否则自行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
钢筋端部任意弯折 梯板下排钢筋伸入梯梁长度严重不足 楼板钢筋绑扎不到位,扣数不足 现浇板钢筋间距不均匀 现场浇注砼应加设马道、垫板 现浇楼板个别部位存在三层 线管叠加的现象 三层以上线管交叉敷设 卫生间墙体构造柱根部未植筋,且上下均无加密区 圈梁外侧钢筋在构造柱内搭接 构造柱钢筋搭接未绑扎,且在箍筋外 构造柱箍筋弯钩不足 135176。 下面发第 4小类钢筋移位 部分暗柱钢筋位移
是否是“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 ”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打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 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定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毛泽东选集 》 口诀:日本独霸被打破,列强共管我中国, 美国趁机势力扩。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 主要内容是: 门户开放政策
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 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 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封建主衰落 方便西欧国家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 ,以及人类思想解放之路。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 • 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互联网的形成发展、功能和特点 • 形成与发展: 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
风俗、旧习惯 )的声浪中,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许多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遭到批斗。 2.文化凋零的表现: 一枝独秀,文艺创作万马齐 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八亿人口八个戏 ”成为当时文艺的真实写照。 四旧 样板戏 [教材 P84“学习思考 ”]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 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文化大革命 ”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