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子弹打木块专题内容摘要:
对 AB: μmgS = 1/2 MvM2 μmg t = M vM 解以上四式得: vm=3vM S= m F对 C做的功 W=F( S+L) =30J 摩擦生的热 Q=μmgL=5J 例 光滑水平面上静置厚度不同的木块 A与 B,质量均为 M。 质量为 m的子弹具有这样的水平速度:它击中可自由滑动的木块 A后,正好能射穿它。 现 A固定,子弹以上述速度穿过 A后,恰好还能射穿可自由滑动的 B,两木块与子弹的作用力相同。 求两木块厚度之比。 v0 A V v0 A B VB 解 :设 A木块厚度为 a , B木块厚度为 b 射穿自由滑动的 A后速度为 V mv0=(m+M)V f a= 1/2 mv02 1/2 (m+M)V2 = 1/2 mv02 M/ (m+M) 子弹射穿固定的 A后速度为 v1,射穿 B后速度为 VB 1/2 mv12 = 1/2 mv02 f a = 1/2 (m+M)V2 mv1=(m+M)VB f b= 1/2 mv12 1/2 (m+M)VB2 = 1/2 mv12 M/ (m+M) ∴ a / b= v02 / v12 =(M+m) / m 南京 04年检测二 17 如图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静置一质量为 M=980克的长方形匀质木块,现有一颗质量为 m=20克的子弹以 v0 = 300m/s 的水平速度沿其轴线射向木块,结果子弹留在木块中没有射出,和木块一起以共同的速度运动。 已知木块沿子弹运动方向的长度为 L=10cm,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为 d=6cm,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保持不变。 ( 1)求子弹和木块的共同的速度以及它们在此过程中所增加的内能。 ( 2)若子弹是以 V0 = 400m/s的水平速度从同一方向射向该木块的,则它能否射穿该木块。 ( 3)若能射穿木块,求子弹和木块的最终速度是多少。 v0 v0 V 解 : ( 1) 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 =(M+m)V V=6m/s 系统增加的内能等于系统减少的动能 Q = fd=1/2 mv02 1/2 (M+m)V2 =9001/2 36=882J ( 2) 设以。高三物理子弹打木块专题
相关推荐
a中通有逆时针方向的恒定电流 I, b环中不通电。 在将 a环移向图中 a39。 位置的过程中,关于 b环中的感应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b环中无感应电流 B. b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 b环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无法确定 a a39。 b B 08年 1月期末调研试卷 8 铜质金属环从条形磁铁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的内能可能相同 C.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不变 D.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撞击单位面积气缸壁的次数一定增多 图(甲) A 图(乙) B D 9.如图所示 , 两端开口的弯管 , 左管插入水银槽中 ,右管有一段高为 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 ( ) ( A)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h ( B)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 , 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 ( C)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
验 注意事项 (1)电池的选择 : 为使实验中 U随 I的变化明显,应选用 内阻较大 的电池,可以 用旧些的干电池 ,但过旧的电池虽然内阻大,但电动势不稳定,也不宜使用 . (2)防止电池极化 : 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时电池极化现象比较严重,会导致电动势明显下降和内阻明显增大 . 因此通电时间越短越好,读完数据立即切断电源,要特别注意测量时 绝不允许负载短路 . 注意事项 (3)作
C.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 可能是因为该束光的照射时间太短 D. 按照玻尔理论 ,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 , 电子的动能减小 , 原子总能量增大 E.发生一次 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F.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 G.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 答: B D
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 1)除了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以外,通常看到的绝大多数是反射、折射光是偏振光。 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当反射光与折射光之间的夹角为 900,反射光与反射光就都是偏振光,并且两偏振方向互相垂直。 例 2: 如何在拍摄时减弱反射光的干扰。 例 1: 计算自然光从空气射到折射率为 4/3的水面时,当入射角为多大时使反射光和折射光均为偏振光。
17751 20232 22245 24338 26294 2765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 (亿元 ) 职工平均工资(元) 7192 8050 8611 9068 9867 10966 农民平均年纯收入 (元 ) 3976 4510 4849 5018 5126 525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5745 6500 6935 7178 7920 860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