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内容摘要:

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水旱灾害的影响,受伏旱天气影响是其特征; (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 (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如下图所示: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2.我国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分析 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工业部门、工业布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海运输方便,有利于同各个友好国家往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系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交流。 (2)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4)四个基地中有不少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例 3 [2020 上海地理卷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的农业战略格局。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1)图 14- 9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 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 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 __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 据图 14- 10分别归纳南疆 、 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 ,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1)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 华南 (2)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 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靠两大山脉的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 解析 】 第 (1)题,本题是一基础性试题,结合图示信息,通过调用所学知识容易得出结论。 第 (2)题,结合长江流域和河套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及生产特点即可判断出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及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第 (3)题,结合图14- 10的信息知,南疆和北疆由于水源条件的差异,导致其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不同。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 点评 】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本题的三大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该题以“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发展的资料为背景,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的思想。 二是考查基础知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是中学地理最主要基本知识之一,本题所涉及的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也是平时复习的重点。 三是注重了对地理信息获取、归纳与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 上海试题因其所具有的鲜明时代感与地方特色历来被众多专家学者所推崇,也应该引起课标考区师生的关注。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1)沪宁杭工业区是产业转移的一片热土,说明沪宁杭工业区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2)沪宁杭工业区所在的长三角被称为“鱼米之乡”,材料二中长三角太湖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说出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太湖平原每公顷土地谷物年产远高于东北平原的最主要原因。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1)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成本较低。 (2)纬度位置差异 太湖平原为季风水田农业,东北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 太湖平原纬度低、热量充足,一年可以两到三熟;东北平原纬度高,积温低,一年一熟。 【 解析 】 第 (1)题,从工业基础、劳动力素质、市场和生产成本等方面说明沪宁杭地区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 第 (2)题,结合影响气温差异的因素判断,造成太湖平原和东北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根据二者所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判断农业地域类型;从气候条件和复种指数等方面分析二者每公顷土地谷物年产差异的原因。 专题十四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点拨 】 ◎ 探点 —— 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差异是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的反映,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表现;我国的工业基地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 ◎认知 —— 结合各农业生产地区 (或工业基地 )内部的区位因素分析,或者运用比较法,找出各农业生产地区 (或工业基地 )之间区位条件的差异,是了解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