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

的上市公司更为钟情于资本型扩张的方式,所以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出股权性融资比例高,外源性融资比例高和股权集中度高“三高”的特点。 上市公司热衷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划分方法很多,但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划分是研究融资结构的基本分类方法。 内源融资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保留盈余与折旧融资,外源融资则可划 分为股权融资与负债融资。 根据传统的融资优序理论,公司的融资顺序,一般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先债权融资后股权 融资 的规律,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有着明显的差别,表现是:上市公司对外 源 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有着强烈的偏好,一方面, 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 另一方面, 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在过去的不同时期一度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 由于公司遵循的股利政策不同,将对利用保留盈 余融资产生较大的差别,因此将上市公司按“未分配利润为正”和“未分配利润为负”两种类型加以区分。 是否有末分配 4 利润,实质上也反映了这两类公司财务状况的不同。 黄贵海、宋敏( 2020)计算的内外源融资比率为 :。 而万朝领等( 2020)计算的未分配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中,内源融资均未超过 20%,而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中,内源融资均小于 10%,且近年呈现负数(表明未分配利润等内源融资来源出现负数),公司资金全部依赖于外部融资。 但上市公司这种轻视债务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的选择,并没有换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 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改善,实际结果反而是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 A 股还是通过配股或增发再融资的效率都是不能令人乐观的。 外 源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过高,这与前面所分析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比率高的结论是一致的,也是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选择倾向的一种具体反映。 足够的内部资金比率对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内部融资比率低说明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不是靠其自身的内部积累;拥有足够多的内部资金,才能保证上市公司创利能力和自我扩张能力的提高,它是建立企业良好资信的重要条件,因为要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必须有足够的自有资金。 外源融资中的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属于公司的直接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比重的居高不下,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债券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呈现出“股票市场发展快速,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券强,企业债券低迷”的特征。 相比之下, 七国集团的 公司平均内源性融资比例达到了 %,高于 %的外源性融资比例,很好地符合了融资 优序 理论所显示的先内源性融资后外源性融资的顺序。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 股权集中度是反映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和资本金集中程度的指标。 由于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从诞生之日起,中国证券市场就承担着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义务,“一股独大”也因此成为市场与生俱有的缺陷。 股权分置改革进入收尾阶段。 过去,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基本特征是国家股和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社会公 众股比重偏小,且占总股本70%左右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不断推进,中国 A股上市公司 基本 完成股改程序,股改成功结束已经毫无悬念,使得股权融资优势得以发挥。 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能否认,中国股市股权集中还是很高,限售 A 股比重仍然很高,非流通股未完全解禁,影响了上市公司资金的流通。 股权流通性质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问题,大股东的意志仍然凌驾于中小股东之上。 公司融资 结构 存在问题的原因 股权融资市场相对债权融资市场成 本较低 中国上市公司偏爱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债务融资必须到期还本付息,尽管在中国普遍存在银行贷款的“软约束”,即银行贷款可以久拖不还,但由于债权资本及其利息毕竟要体现到账面上,虽然可以“万年不还”,但也要“千年不赖”。 更何况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