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六大系统”管理制度超级全面内容摘要:

各类台帐必须在交接班后 1小时内填写完毕,不填或过时填写给予瓦检员处罚 100元 /次(包括交接班 时间、姓名等)。 六、负责及时填报及汇报分工区域的通风、瓦斯、煤尘、自燃发火、矿井涌水等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第五章 安全检查制度 一、每星期周一、周五对地面、井下生产系统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综合检查 , 同时矿安全检查小组会采取不定期对各生产系统安全情况进行抽查。 二、安全检查由矿领导、各 区 队 、科室 负责人参加 , 由安 全 科 组织分组 , 对 井下 进行 检查。 三、安全检查要以《煤矿安全规程》为标准 , 以查管理、查制度、查隐患、查纪律、查整改为主 , 以及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人岗位责任制和作业规程的执行情况。 四、对查出 的各项隐患,经矿调度会总结安排,确定整改时间,各单位认真整改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第六章 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结合本矿实际情况,要求各施工单位严格 执行以下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一、计算全矿井及分区的风量,并将风量合理分配到各工作点,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及时有效地调节风量。 二、定期进行矿井风量和风速的测量,掌握矿井漏风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组织好通风安全各项检查工作,包括测定矿井空气成分,温度和矿井气候条件,有害气体含量等。 四、对矿井通风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维修和管理, 定期测定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的工作状况。 五、按要求填写通风报表,每旬一次,报公司安监部。 六、绘制与填写通风系统图,及时掌握矿井通风网络的变化情况,在生产条件变化情况下及时调整矿井通风系统。 七、进行矿井井巷维护与管理,制定井巷维修计划和安全措施。 八、对通风安全仪表进行检查,维修和管理。 九、进行矿井通风构筑物的维修与管理。 十、制定矿井井下灾害预防措施,确定灾变发生时人员抢救与自救措施,以及井下人员避灾路线,绘制井下避灾路线图,检查和监督各措施的执行情况。 十一、有计划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检查与测定, 掌握矿井通风阻力情况,对阻力过大的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二、定期进行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的等级鉴定工作,定期进行矿井反风演习,反风设施必须齐全、灵活,并能保证在 10分钟内改变风流方向,供给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 40%。 十三、有计划的收集和整理矿井通风的实际资料,为矿井今后的开采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 压风机 管理制度 一、 压风机 设备零部件必须齐全完好,螺栓、螺母、垫圈、开口销、铆钉等都必须齐全、完整、紧固。 二、 压风机 必须装置 必须满足矿井供 风需求,做到一用一备一检修 ,主、备用 压风机 必须能在 10分钟内开动起来;设备必须合理使用、性能良好,运行效率不能低于额定效率的 90%。 三、电源电压必须与电机电压等级、接线方式相符。 四、必须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检测装置并符合以下要求: 压风机 必须有可靠的双电源; 电动机、启动设备、开关柜必须符合规程要求,接地装置合格; 转动及带电裸露部分必须有保护栅栏和警示牌; 各种 仪表齐全,灵敏可靠并定时进行校验; 压风机 各轴承必须要有超温报警装置(电机轴承温度最高允许为95℃、电机定子温度最高允许为 80℃)并 保持良好; 过流和无压释放保护装置动作可靠、整定合格、接地良好、电阻符合规定; 高压电动机必须安装避雷装置; 五、 必须保证主轴及传动轴的水平偏差不能大于 ‰;轴承油质合格、油量适当,油圈转动灵活、不漏油;轴承运转无异常。 六、 压风机 在运转时要经常观察电流、电压、功率、电机轴承和电机定子温度指示仪表,发现异常应立即报矿 调度室和机电矿长 、及时进行停机检查并做好记录。 七、 压风机 在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运行、检修记录本,系统地记录通风机的运行情况,其中包括: 压风机 的启动和停机时间,停机的原因; 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 电机工作电压、电流,轴承、绕组的温度; 压风机 工作的风压、 供 风量; 电动机轴承加换润滑脂的时间、数量及牌号; 定期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工作中发生故障的详细内容及排除情况。 八、 备用 压风机 在长期停用重新投入运行前,必须测量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经检查合格 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压 风机。 九、 压风机 运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探头,应按要求定期校准。 十、 压风机 的运行与维护必须严格按机电设备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 设备与机房必须保持整洁卫生,做到无杂物、无油 垢、无灰尘,禁止利用机房作其他用途;必须有反风系统图、运行日志和检查、检修记录。 十二、 压风机 房值班人员必须按章操作,做好巡检工作并填写好各类台帐,发现问题时及时汇报进行处理。 第 二 章 压风自救实施细则 一、 井下采掘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