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电力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管理办法-湖北省电力公司内容摘要:

网和设备状况 , 不作为指标比较、分析排序的内容。 评价指标 突出对“安全、质量、效益”的要求,作为指标完成情况比较、分析排序的内容。 第 十 五 条 评价体系 包括指标评价和管理评价。 指标评价包括单项指标评价、专业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 按突出“安全 、质量、效益”的原则,分别设置不同权重 进行评价;按过程控制原则,加大反映企业工作重点和难点的指标权重;按区分指标可比程度原则,适当考虑降低易受地区差异、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的指标权重。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指标区段和得分,保证评价结果 7 的客观、公正性。 依据数据的分布特点,分别采用正态分布或四分位等数学方法,确定最优值、区段分位点和指标 得分。 管 理评价 包括业务管理中的标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管理评价遵循全面、规范、动态闭环和与日常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对应指标的业务管理标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业务流程的科学性、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制度和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等。 第 五 章 管理控制体系 第 十六 条 管理控制体 系针对同业对标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工作制度,提出工作要求。 管理控制体系主要包括 抓住五个阶段、 开展四种分析和建立六项制度。 五个阶段是 现状分析 阶段 、选定目标 阶段 、对标比较 阶段 、 最佳实践阶段 、持续改进 阶段 ; 四种分析是差异性分析、阶段性分析、典型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 ; 六项制度是过程控制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对标评估制度、信息发布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第十七 条 现状分析阶段。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有关规定及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现状, 找出 存在的问题,确定对标内容和对标方向。 第十八条 选定标杆阶段。 收集 国内外先进电网企业的管理标准及指标信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定期发布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对标杆进行分析,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选 定标杆单位和先进指标。 第十九条 对标比较阶段。 与选定的标杆进行对标,研究与标杆企业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技术投入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提升计划和改进措施及实施方案。 第二 十条 最佳实践 阶段。 按照制定的改进措施与实施方案,全 8 面实施整改工作,并对整改过程进行监控,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估。 在评估的基础上积极转化和推广对标成果,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 第二十一条 持续改进阶 段。 在部分或全部达到和超越对标企业后, 动态调整对标标杆,与更先进、更优秀的企业对标。 第二十 二 条 差异性分析 是通过与标杆指标的比较,寻找指标及其管理的差异;通过对主客观因素的分析,确定影响指标先进性的原因和程度。 差异性分析的对象是终端指标或过程指标 , 单项指标、专业指标或相关的一组指标。 差异性分析通过多组指标数据的分析,确定指标与主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及其规律。 客观因素包括:地域差异、经济差异、气候差异、负荷特点、电网结构、设备及设施的技术水平等。 主观因素包括: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工作流程、组织形式、科技投入、标准规范、人员素质、考核机制等。 差异性分析一般程序 :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杆指标,进行差异分析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分析:根据产生差异的客观原因,找出相关规律,确定影响程度; 主观因素分析:对涉及指标的各项主观因素逐项进行对比、评价,并从指标的构成及形成过程中找出差异及相关规律,确定影响程度; 从众多因素中确认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明确改进方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差异性分析应形成分析报告。 内容包括:分析 对象、指标差异、影响因素、影响程度、 分 析 结论、完善的对策和措施等。 9 第二十 三 条 阶段性分析 是对指标数据在不同时段、 不同年份的指标数据比较,并进行趋势预测。 阶段性分析的对象是终端指标或过程指标,单项指标、专业指标或相关的一组指标。 阶段性分析应通过多组指标数据的分析来确定指标与时间因素的相关性及其规律。 阶段性分析一般程序: 选择指标。 选择受时间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分析; 选择周期。 选择合适的分析周期,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周期进行调整; 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 通过分析数据与预期目标的分布,判断变化趋势,将趋势和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寻找差异; 结论。 分析确认指标在时间因素上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关原因分析。 阶段性分析要注意发现各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苗头性、关键性、倾向性、趋势性等可能影响企业指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