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计量管理手册定稿内容摘要:
轻质 2h 30min 罐车 油轮 重质 30min 30min 轻质 15min 15min 12 计量员提着工具箱登上油罐或槽车或油轮,稍停片刻,待呼吸正常后,人站在上风处,开启量油口盖,选好测量位置和测量方法。 其测量位置为:立式油罐,主计量口下尺槽或标记处;铁路罐车,帽口加封处;油轮,计量口下尺槽。 轻油一般测实法,重油一般测空法。 量油、量水、测温、采样的次序 ( 1)、轻油:先把杯盒温度计投入油中规定部位,再依次进行量油、量水、读取温度计示值,再采样测密度。 ( 2)、重油:先把杯盒温度计投入油中规定部位,再依次进行量水、量油、读取温度计示值,再采样测密度。 油位高 度测量(执行 JJG101489或 GB/T1389492) ( 1)、测实法:直接测量实际油面的高度。 主要用于轻质油品的测量。 投尺前要了解被测量的油罐或槽车或油轮参照高度( H)和估计好油面的大致高度再下尺。 投尺:一手握住尺柄,另一手握住摇柄,将尺带放入下尺槽内或帽口加封处,转动摇柄,让尺铊重力引尺下落,当尺铊触及油面前,放慢尺铊下降速度。 待尺带落到油面估计高度时,将估计高度的尺带擦净,必要时涂上试油膏。 尺铊距罐底约 1020cm时,停稳后再测量。 若是在导向管内测量(如:钢制内浮盘罐),则需停 止 45s后再下尺测量。 测量:用手握住手柄及尺带,手与尺一起慢慢下落,当尺铊触及罐底后提尺。 提尺的时间:轻质油品要在尺铊触及罐底的瞬间提起。 重质油品要待 13 尺带周围凹进的油面呈水平后(一般不少于 5s)再提尺,同时核对总高。 尺铊提离罐底后,再利用尺架上的摇柄,将尺带迅速绕在尺盘上。 读数:一手握住读数 尺带 位置的上端,另一手握下端,两手拉直尺带,视线垂直尺带。 读数时先读毫米,再读厘米、分米、米。 如下尺高度与总高差异较大,应重新下尺,下尺后仍不能确信尺铊触底或仅与总高差异较大时,应 记下实际总高和油高,向领导汇报。 (3)、油罐、罐车油面高度的测量至少要进行两次,两次测量结果相差不超过 1mm 时取小的读数,超过 1mm时应重新测量。 水位测量 ( 1)、测量部位应与测油面高度时同一位置。 ( 2)、首先将量水尺擦净,在估计水位高度处,涂上一层薄薄的试水膏。 然后将量水尺下放到被测容器内。 在量水尺接触底后,保持尺与容器底垂直,停留 10s 左右(视试水膏性能而定),然后将量水尺提起,在试水膏变色处读取水位高度。 水高测量一次,若遇油水界面不清晰、不平直,应重新测量。 油温测量(执 行 GB892788) ( 1)、 首先将保温盒温度计通过计量口放到规定的测温位置(见表 51),达到规定的浸没时间(见表 52)后,提出保温盒温度计读取温度值。 同一个油罐发汽车罐车或流量计零售时,在考虑发油管线原存量的情况下,可以以发油罐下部油温或罐车中部油温或流量计出油口油温或泵房管线中的油温来代替流量计发油油温。 ( 2)、在提起保温盒温度计时要迅速,一般温度计离开测量点到读 14 数这段时间不超过 10 秒。 ( 3)、读数时,要使温度计垂直,不让盒内液体洒出。 视线应垂直于温度计,先读小数,后读大数,估读到 ℃。 ( 4)、多点测温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油品的温度。 表 51 温度计测量位置规定 立式罐 油高在 3m以下,在油高中部测一点。 油高在 35m,在上液面下 1m,下液面上 1m 处共测两点。 油高 5m以上 , 在上液面下 1m,中部和下液面上 1m 处共三点 ,若有一点与平均温度相差超过 1℃时 ,在上部与中部、中部与下部中间处加测二点。 油轮 在油高中部测一点 罐车 在油高中部测一点 表 52 温度计最少浸没时间规定 油品 最少浸没时间( min) 轻油 5 重油 15 取样(执行 GB/T47561998 或 JJG101489) ( 1)、取样部位和取样份数按表 61 进行。 表 61 罐种 取样部位 取样份数 立式罐或油轮液面不低于 3m 时 上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1/6 处 中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1/2 处 下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5/6 处 3 按体积 1∶ 1∶ 1 混合成平均试样 15 立式罐或油轮液面低于3m时 中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1/2 处 1 铁路罐车液面不低于 3m时 上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1/6 处 中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1/2 处 下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5/6 处 3 按体积 1: 1: 1 混合成平均试样 铁路罐车液面低于 3m时 中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1/2 处 1 汽车罐车 中部:液面以下深度的 1/2 处 1 ( 2)、在油轮或整列铁路罐车内油品取样时,如果储油是相同油品,取样时可按表 62规定进行。 除列车首、尾两车必须采外,中间的车辆可任意确定。 ( 3)、取样前将取样器洗涤洁净,再用要取样的油品冲洗一次。 取样时将取样器口盖盖严,投到指定部位,打开口盖,待液面气泡停后提出取样器。 总油样一般为 1000mL。 表 62 油舱或罐车总数 取样车数 13 全部 412 4 1336 6 密度测量(执行 GB/T18842020) ( 1)、用采集的油样少量先洗涤一下量筒,随后将量筒倾斜小心地将油样沿着量筒壁注入,以防止产生气泡。 如试样表面有气泡聚集时,可用一片清洁滤纸触及除去气泡。 然后放入一支温度计,使其全浸在试样中。 温度计停留在试样的最短有效时间轻油 2分钟,重油 3分钟。 ( 2)、将选好的清洁、干燥的密度计,用右手垂直捏着干管上端没有分度表的地方轻轻放入搅拌均匀的油样,接近被测液体密度时松手,使密度计自由漂浮在液面中。 应当特别注意:液面以上的密度计 16 干管浸湿不得超过两个最小分度值, 否则应重测。 待密度计稳定后,按弯月面上缘读数( SY— 1型密度计)或按弯月面下缘读数( SY02,SY05 型密度计),并估计密度计读数至。 读数时密度计不应与量筒壁接触,眼晴要与弯月面上缘( SY— 1)或下缘( SY— 02,SY— 05)成同一水平。 ( 3)、读取密度值的同时读取温度值,温度读至 ℃。 ( 4)、将密度计在量筒内轻轻转动一下,按( 2)、( 3)条要求进行第二次测量。 若这个温度读数与前次读数之差超过 ℃,应重新读取密度和温度,直到温度变化稳定在 ℃以内,记录两次连 续密度和温度读数,取密度、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 5)、测定密度时的观察温度与罐内温度一般不得差 +3℃(特别情况最大不得差 +5℃) 测量数据记录及处理 ( 1)、 人工现场测量的数据必须记录在《油料原始测量数据记录》本上。 对于为 油罐发汽车罐车而测量密度、温度,应 在《油料原始测量数据记录》本上 同时记录测量数据和取样、油温测量的罐或管线或罐车部位及发油密度。 ( 2)、人工测量的数据:高度、温度、密度都必须按量具检定证书中给出的修正值进行修正后方能进行油量的计算。 量具的修正可近似取邻近 检定点的修正值,或用内插法计算修正值。 ( 3)、修约后的最小计量单位的确定:高度(油位,水位) 1mm;温度 ℃;密度。 17 测量结果处理阶段。油库计量管理手册定稿
相关推荐
10 综合系统 自主开发 检测数据实时监控 1 11 综合系统 自主开发 远程视频监控 1 12 综合系统 自主开发 货运源头单位治超管理系统 1 13 综合系统 自主开发 货运源头治超监管系统 1 14 综合系统 自主开发 超限 超载黑名单管理 1 15 综合系统 超限超载数据统计与分析 1 16 综合系统 自主开发 治超执法管理 1 17 综合系统 自主开发 治超责任倒查子系统 1 18
的,在清单上标 2 明移交时间由 部门 档案员和 公司 档案员共同签字确认。 专利档案可按季度,根据其实际情况按申请部门提交材料分类归档。 法律档案的利用 法律档案不对外单位开放。 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履行协助义 务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后可对外开放。 本操作规范所称档案利用,是指对法律档案的查阅、复印和借用。 档案的查阅、复印流程 利用部门从 公司档案员处取得 《法律档案利用申请单》
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 条 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并应注意保留和利用用地内已有的树木和绿地。 古树名木应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栽。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周边宜留出半径 20 米以 上的保护绿地。 第 条 建设项目实施绿地率指标控制。 各类用地绿地率指标: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用地不宜低于
量 1: 3 的比例配备浴巾、毛巾、浴衣裤等用品用具,设置相应的库房,配备保洁存放容器或设备, 各类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并有明显区分标志。 (二)库房内不得堆放杂物,应有预防控制病媒生物、防潮等设施和措施,设有隔墙离地的平台和层架,设有机械排风设施,保持良好通风。 第十七条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对供顾客使用的浴巾、毛巾、浴衣裤等棉织品、公共饮具、公用拖鞋、修脚工具应有严格的更换、清洗、消毒、保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