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

三、调研取得的成果 这次调研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企业,了解了企业的需求。 在企业的积极支持与大力配合下,检查人员按照计量管理的要求,逐家企业、逐个厂房、逐个仓库进行现场查看与登记,帮助企业建立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与依法管理台帐,协助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指导企业配备必要的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 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我们建 立了与企业的沟通管道,向企业宣传了计量法律法规,基本摸清了企业计量工作的现状。 检查人员还向企业发放了质监服务联系方式,企业也对我们技术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手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加强后续服务打好了基础。 四、建议 调研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虽然船舶装备制造业在 **地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版块,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规范,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但就 **区船舶工业集中区的修造船企业来讲,由于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并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既没有市场准入制度, 也没有施行许可证管理,没有必备的计量器具要求,企业为追求“短、平、快”经济效益,不配备必要的计量检验仪器、不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按周期检定计量器具,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不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策划宣传,最终损害的是行业的长远利益。 因而从加强管理、履行职能,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讲,为保障 **钢结构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确实需要政府部门加以引导和指导,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切实要把好技术基础关。 一是要结合质监系统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的各项职能,象钢丝绳行业一样集全局各项职能组织一次 **区船舶 工业集中区的造修船企业专项整治,彻底扫除计量监管“盲区”。 二是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东风”,用一到二年时间,建立 **市区工业企业质监服务动态数据库,把原来监管服务跟不上、监管服务不到位、监管服务错位的行业企业一揽子抓到手,在执法中做好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做好监管,实现“执法 — 服务 — 监管”一条龙,在“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过程中充分发挥质监工作的作用。 抓企业计量管理 为企业创效服务 质量离不开检验,检验离不开计量,计量是质量的保证。 计量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一个企业计量器具少则几百件,多则几千件, 甚至上万件。 对这些器具实行管理,如果不使用一个合适的计量管理,难免会出现差错。 如 : 器具台帐--计量器具管理的台帐一般有好几大本,有总台帐和各分类台帐,各类分类台帐,按性质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计量类别分有长度类的,电磁类的;按使用部门分,有一车间、二车间等;按强制检定非强制鉴定分,有属于强制检定的和非强制检定的。 这些账目要一致,帐物要一致,数量不能错,要是手工记录工作量大,查对非常不方便,难免会出现帐物不符的差错。 器具状态--状态是指器具的工作状态,器具是 “在用 ”还是 “禁用 ”等。 每个计量器具在其 使用寿命之中,什么时候 “在用 ”,什么时候 “禁用 ”也需要记录。 有多少器具 “在用 ”,有多少器具 “禁用 ”也需要统计,如果手工记录、统计,难免会出现错误,记录也可能不正确,统计也可能不准确等。 器具检定--计量检定是计量的主要工作,从技术上讲,一个常用的工作器具拿来检定一下,看它是否准确,需不需要调试、维修,本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但是东西多,简单的事情也会变的复杂。 器具按其检定周期有三个月的,有半年的,还有一年的等等。 什么时候该检定那些器具要事先统计一下数量,看看分布在那些部门,使用者是谁,要打印通知单,要将收上来的器具检定、维修、作记录,然后,在下一个周期再检定。 这些环节最好都不要出现差错,出了差错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果是交易双方,计量失准还可能引起纠纷。 器具三率--受检率、检定合格率、抽检合 格率称为器具检定三率,是计量考核中的一项指标。 理想的是,应检的器具,到期了就全部收上来受检,合格率最好是百分之百合格。 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的,器具不一定收的全,例如有出差的,器具在他的工具箱中拿不出来,有的借出去了等等,合格率也不可能百分之百。 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好的效果,至少达到95~ 99%。 检定记录--检定过的器具都应作检定记录,器具多了,一个一个记录也很麻烦。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保证,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 高经济效益。 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应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能源管理、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管理、质量管理及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之中。 通过为这些管理提供计量基础保障,实现计量工作本身的价值。 这一特点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十分广泛的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空间。 计量是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计量检测工作是整个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的最基本的条件。 企业计量是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确保加工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更是客观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的最终手段,计量技术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企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计量如何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如何用最小的计量投入,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个计量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永恒课题。 强化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从渊头处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工艺参数、以及加工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 ,保证计量体系有效运行 我们首先对企业的计量器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摸底,对现存的计量器具进行了重新登记、编号,并输入到电脑中建立了计量器具管理数据库,强化了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同时对周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