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的饲养管理内容摘要:

,每 23小时喂一次,将料潮拌 后均匀地撒到料盘上。 喂料方式 ,第 4 天开始使用料槽,使用料槽后注意事项:及时调整调料板的高度,方便雏鸡采食;每天饲喂 24 次,至少匀料 34次,保证每只鸡摄入足够的饲料,开灯时需匀一遍料,喂料不均匀易造成个别鸡发育不好。 ② 饮水 雏鸡的 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雏鸡出壳后体内水份大量消耗,据研究发现,出雏 24 小时后体内水份消耗 8%, 48小时后消耗 15%。 所以早饮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粪便、增进食欲、有益于饲料的吸收、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为了 补充营养素 , 在水中加入 3%葡萄糖 、复合多维或者 黄芪多糖 ,起到补充能源的作用,增强雏鸡抗病能力,初饮后第二天在水中添加抗菌药物可以提高雏鸡成活率并促进生长。 根据实际条件前 37天使用饮水器,每天换 46 遍水,以后逐渐过渡到使用自动饮水管,禁止出现断水现象。 ③ 清洗消毒 饮水器应每天清洗一次,饮水管每半月冲洗消毒一次。 ④ 温湿度 雏鸡温度控制一般原则 , 雏鸡前 3日龄温度一般控制在 3537℃,如果雏鸡体质弱可以适当提高 1℃左右, 47 天温度控制在 3436℃。 保持温度的适宜、均匀、稳定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是养好雏鸡的关键。 首先, 确保鸡舍内温度均匀,各处相差不超过 1℃。 温度不均匀直接造成雏鸡发育不均匀,体质参差不齐,增加育雏难度;其次,保持雏鸡脱温的稳定,每天降温不可超过 1℃以上。 最好根据育雏末期的目标温度,制定出详细到每天的温度控制计划。 例如, 42天目标温度为 5 23℃,在育雏期可以每隔 3 天降 1℃,从而达到平稳脱温的目的。 育雏时还要结合“看雏施温”。 ⑤ 雏鸡湿度控制 湿度应保持在 40%- 60%,湿度过低,雏鸡易脱水,空气中粉尘增多易损伤雏鸡的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道病。 在高温低湿时,可以通过带鸡消毒的方式增加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净化舍内 环境;在高温高湿时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量方式减小高温高湿对鸡群的不利影响,对于低温高湿,可以增加舍内温度的同时适当加大通风量。 ⑥ 光照 光照对雏鸡生长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是借助于对雏鸡采食量的影响间接地发生作用。 建议 前 7 天可以使用 60w 白炽灯,保持 13 天 24 小时光照,从第 4天起光照时间每天减少 1小时。 ⑦ 体重 管理 1 周龄雏鸡体重的意义: 1 日龄体重对以后影响不大,而 1 周龄体重对以后几周的体重相关性很强,所以 1周龄体重不达标时,将影响以后鸡群体重的发育。 因此 1周龄结束后,每 周定时、定点进行体重的监测,对出现异常个体进行不同的饲喂管理计划,可以促进鸡群整体均匀发育,促进体重和性成熟同步,达到良好的生产水平。 一周后的饲养管理 : ①以后第周降温 2— 3℃,产蛋鸡最适宜温度在 8— 22℃。 ②密度:第 1 周 40 只 /㎡。 ③分群:按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养,对弱小雏鸡加强护理、加强营养,个别病残雏鸡及时淘汰。 ④光照: 30日龄左右可用 24 小时光照, 3 瓦 /㎡ ,逐步过渡到自然光照。 产蛋鸡在 18周龄开始补充光照,补至 16小时为止,保持 8小时黑暗。 ⑤放牧:对环境温度有一定适应能力后,选择全适 温度后晴天中午慢慢开始向室外放牧,逐步适应外部环境后任其自由来食。 ⑥栖息:训练上栖架,用 6㎝ 左右直径的木棒一条一条固定好,鸡晚上休息时蹬于木棒上。 雏鸡 4 周后转移到林地或山坡上散养 在散养中首先要对雏鸡进行放牧训练,做到收放有序;其次,因雏鸡弱小,要严防天敌,如鼠类、大型鸟类等,灭鼠逐鸟,减少雏鸡伤亡。 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的特点是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应利用山坡上的嫩草、草籽、小虫等食物饲养土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