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崇敏建议家长先拿合格证再领结婚证内容摘要:

罗崇敏建议家长先拿合格证再领结婚证 罗崇敏:建议家长先拿合格证再领结婚证“一些父母自己都不爱读书,怎么可能要求孩子爱读书呢。 ”本报记者 曾远华 摄核心观点“对家长的教育、对家庭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对孩子的教育构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方面缺一不可,三方的价值取向要一致、责任要统一,教育方式要协调。 ”主讲:罗崇敏(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我们呼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国家、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要肩负起构建教育价值的责任,不要将孩子教育的家庭责任推向学校,推向社会,学校也不要把责任推给家庭,国家更不能把责任推给学校和家庭。 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国际化教育都围绕实现和发展人的价值,那么家庭教育该如何实施呢。 罗崇敏呼吁,国家要把家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进行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国际资源,促进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应包括思维训练、培养行为习惯“如今许多家长只会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没有引导孩子提问,这对孩子思维训练是不利的。 家长应循循善诱引导和培养孩子提问的兴趣和习惯。 ”家庭教育对孩子应进行哪些教育呢。 罗崇敏认为,家长应加强孩子的思维性教育,从孩子胚胎时就开始了,父母通过对孩子语言和学习的训练来进行,胎教阶段,家里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播放器给孩子放音乐、讲故事、说英语,另外从小引导孩子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只有观察和听说才能训练思维,因此家长应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能力。 第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孩子在 7 岁前对许多事物都很兴奋,因此家长应给孩子见多识广,培养孩子兴趣,但这种兴趣必须是健康的,比如对自然、人文、生活、学习、人物的兴趣等。 有了兴趣才有想象力,有了想象力才有创造力,因此培养兴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础,始于兴趣,终于毅力。 第三,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一定要通过健康的行为,引导孩子的行为养成,包括思维、学习、生活、工作、语言行为等。 第四,智能开启,罗崇敏认为,除非父母有疾病或在胚胎阶段对孩子身体有影响外,每个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孩子的本质就是创造,应相信孩子的智力是潜在的,启蒙教育就是把孩子的智能打开,智能开启要培养孩子的爱智之心、尚智之行,培养孩子热爱智慧、崇尚智慧、践行智慧,通过学习和行动增长智慧。 家长应根据孩子特点发现其兴趣为其创造条件“开启孩子智慧,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喜欢学什么。 个性特点是什么。 为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习,而不是强制让孩子学习。 父母应根据孩子不同特点给孩子在喜欢的方面创造条件。 ”罗崇敏举例说,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 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却占 20%多,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在世界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都有很多出自犹太人,犹太人婴儿刚出生,母亲暂时没有乳汁,父母把蜂蜜涂在圣经上,让孩子舔舐,这就是爱智,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一些父母自己都不爱读书,怎么可能要求孩子爱读书呢。 农村中虽然许多父母不识字,但孩子理解父母。 罗崇敏透露,其父母的墓碑都是书的造型,其母亲墓碑上的碑文是“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是我一生真爱和必读的书”。 而父亲的墓碑上的碑文是“我的父亲是平凡的人,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品格和智慧”。 为何这样写呢。 罗崇敏表示这样写是希望自己的后代们热爱智慧、增长智慧。 最后,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从小让孩子知道珍爱生命,珍爱生命从真爱自然界的生命开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安全防范。 罗崇敏举了一个例子,自己的小孙女过马路时,提醒自己红灯亮不能走,乘车时,罗崇敏抱着孩子,坐副驾驶室,但孙女提醒,小孩不能坐前面。 孩子对安全的意识让罗崇敏十分吃惊,这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此外,父母还应教育孩子锻炼身体,培养孩子健康意识。 罗崇敏平时喜欢的运动有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高尔夫、斯诺克等 10 多项。 “围绕培养孩子优秀的心理品质应该选择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聪明才智,循循善诱启发孩子心灵智慧,家长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扩大孩子的知识领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力,扩展知识,围绕孩子的生活实践与具体形象的事物相联系,引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罗崇敏建议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来做,政府起主导作用,加强对社会机构的指导,政府要依托中小学对家长进行培训,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父母、爷爷奶奶都可以去学习,以社区进行规划。 其次国家应安排家庭教育的相关经费,培养家庭教育的师资;再次应建立相关制度,包括先拿家长培训合格证再领结婚证。 在罗崇敏看来,对家长的教育、对家庭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对孩子的教育构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方面缺一不可,三方的价值取向要一致、责任要统一,教育方式要协调,不能产生相抵触和对抗。 具体来说家庭教育有 4 种方法:1、思维训练法,2、行为引导法,3、环境熏陶法,4、家校合力法。 家长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应成为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重要原则,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培养孩子兴趣并加以保护和鼓励。 引导孩子开发自己的潜能,养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行为引导不能依靠抽象的讲述、灌输,更不能去控制,要以成人为榜样,使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良好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逐步提高辨别和判断力。 学校要把家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家庭要肩负孩子教育的使命,使孩子从崇拜家长、信仰自己开始,而充满自信和独立地去发现人生的目标、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偶像。 ”学校要把家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架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老师、家长和孩子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最大限度提升家校教育合力,积极构建顺畅的、规范的、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 全社会各个领域都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关注参与和支持家庭教育;要努力推进家庭教育国际化,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培养孩子的人类共同价值,不但培养中国的合格国民,还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