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及答案内容摘要: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的正确译文是 (1分 )( ) A、优厚的俸禄给我增加了多少呢 B、优厚的俸禄给我什么增加呢。 C、优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D、一万钟的俸禄对我又增加了什么呢。 2对上文中四个标点符号判断正确的有 (1分 )( ) A、文中叹号表示反诘语气 B、文中第一个问号表示设问 C、文中第二 个问号表示反问语气 D、文中冒号表示总结 2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的行为实际上是 ______(只限四个字作答 );本段文字用______与 _________对比,显示 “ 不辨礼义而受之 ” 的荒谬,论证了 _______(用原文语句作答 );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除设问、反问外还有 _________。 (5分 ) 2按照下面要求给成语分类 (4分 ) ⑴ 诲人不倦 ⑵ 温故而知新 ⑶ 地利人和 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⑹ 学而不厌 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⑻ 不耻下问 ⑼ 目无全牛 ⑽ 踌躇满 志 ⑾ 祸起萧墙 ⑿ 游刃有余 ⒀ 分崩离析 ⒁ 舍生取义 ⒂ 守株待兔 ⒃ 既来之,则安之 ⒄ 不法常可 出自《孟子》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论语》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庄子》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韩非子》的有: 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0分 ) (1)孔子,名 _______,字 ________, _________国陬邑 (今天的 ______省 ______)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 _____家 ______家 _____家。 《季氏将伐端臾》选自《 _________》。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 (包括再传弟子 )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定下来的。 全书 _____篇。 它是有关 _____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2)《季氏将伐端臾》章中,明显地体现了政治观点的一个方面,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 ______,即用 _______的方法,以德服人。 但当时的当政者 (各国诸侯 )很少有人采用他的政治主张,因而孔子也深感他的 “ 道 ” 无法施行,面临这样的局面,他仍率领门 人弟子周游列国,劝说诸侯采用他的主张。 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为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 “___________” 的态度,比起代表 ______家思想观点的 ______一类人的作法是积极的。 《荷蓧丈人》选自《 ___________》章中,就表明了这样的政治态度。 (3)孟子,名 ____,字 _____,鲁国邹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_____时期的 _____家、 ______家、 ______家、 ______家,政治上主张 “____________” ,在孔子的 “ 仁 ” 学基础上,指出了系统的 “_____ ___” 学说,并以此游说齐、梁等国,为齐国的客卿。 《孟子》一书是指记录 _______时代孟子的 _____和 ______的书,共 _______篇 ______章。 (4)《五蠹》的作者是 _______,即 _______, _______末韩国人,荀况的学生, ______家的代表人物,为 _______家、 _______家,作品除《五蠹》外还有《 _______》、《内外储》、《 ________》、《 _________》等篇。 (5)《庖丁解牛》选自《 __________》 ,作者是庄子,名 _______,字 ________, _______时期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附近 )人,为战国时期 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边问题 贞观元年,迁大理寺少卿。 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 上从之,胄驳曰: “ 校尉不觉与无忌带人,同为误耳。 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 ‘ 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 ’ 陛下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