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内容摘要:

应急预案,专人监测和预警。 超前地质预报 探测 采取 TSP20 地质雷达 进行中长距离预报,采用 超前地质钻取芯进行验证。 在开挖掌子面距设计 推断 断层 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各种接触带 50 米时 采 用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长距离探测,探测深度可达 170200 米, 可 探 测断层的位置及宽度 、 断层内充填物的特性及含水情况 等异常地带。 当开挖面距 已 探测的 异常带 30 米时, 在掌子面中上部 采用 超前水平钻孔进行钻探 验证 , 钻探深度要超过异常带 10 米,钻孔深度不小于 60 米 根据钻砟、钻速及 孔 内出水的大小及水压准确判定断层内的地质状况 及含水情况。 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具体见《超前地质预报专项实施方案》。 8 每次探测分析成果要及时报监 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查。 编制施工方案 由工程技术部根据超前预报 室 提供的超前预报成果 及设计 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 方案报批 施工方案 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查,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方案实施 方案批准后,由工程技术部向有关项目部工程技术科下发技术交底,经项目部技术人员学习技术交底后,向各施工班组下发技术交底并指导操作人员实施,并记录好每个工序的施工情况,由安质部及质检人员监督、检查,确保按技术交底 实施。 残留 风险评估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在加强支撑的拱架上安装钢筋计 ,测试拱架支撑内力,在岩壁出水点安装压力计测试出水点的水压,在隧道一定位置安装流量计检测隧道涌水量, 每隔 10(Ⅴ) 20(Ⅳ) 米布置监控量测点进行隧道变形监控量测,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已施工段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若达到接受程度,则说明方案及实施过程达到了预期目的,若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提出应对对策,经审批后进行处理, 直至 风险因素达到可接受程度。 超前地质预报 探测 采取 观察开挖段岩壁有无片帮、蹦石等现象 , 试验人员采取岩样切割成标准试件测试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计算最大地应力δ max=γ .H;采用 锚杆应力计 检测围岩内部的应力变化, 进行验证 ; 编制施工方案 由工程技术部根据 检测结果 及 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 方案报批 施工方案 报监理、业主单位进行审查,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方案实施 方案批准后,由工程技术部向有关项目部工程技术科下发技术交底,经项目 9 部技术人员学习技术交底后,向各施工班组下发技术交底并指导操作人员实施,并记录好每个工序的施工情况,由安质部及质检人员监督、检查,确保按技术交底 实施。 残留 风险评估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在加强 锚杆应力计的测试 , 专人观察岩壁的稳定情况 ,每隔 1020 米布置监控量测点进行隧道变形监控量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已施工段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若达到接受程度,则说明方案及实施过程达到了预期目的,若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提出应对对策,经审批后进行处理,直至残留 风险因素达到可接受程度。 塌方 在 断层破碎带、左线进口浅埋段及凝灰质砂岩软岩大变形段这些易产生塌方的危险地段施工时,结合相应的超前预报成果按设计采用的加强支护措施严格进行施工管理,按“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安排各工序施工。 若出现塌方,首先 要组织业主、设计、监理等有关专家正确分析造成塌方的原因,制定处理措施,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报批后组织施工, 对 施工方案要 进行风险评估, 尽可能减小残留风险程度。 8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有 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核对表法、风险矩阵法、 模糊综合评估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法等。 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评估, 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径向风险处理,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9 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1)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是铁 路 隧道风险评估过程的记录,应将风险评估的过程、采用的评估方法、获得的评估结果等写入评估报 告中(有关记录表格见附表)。 2) 风险评估报告应内容全面,数据完整、客观公正,提出的对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3) 隧道安全风险 评估 记录 表 (1) 附表 1《安全风险清单表》; 10 (2) 附表 2 《初始风险等级表》; (3) 附表 3《风险因素权重表》; (4) 附表 4《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 (5) 附表 5《风险对策措施表》; (6) 附表 6《风险评估综合表》; (7) 附表 7《风险登记表》。 11 附表 1 白石顶 2 号 隧道风险清单表 风险清单表 编号 NGZQ7SD01 日期 隧道名称 白石顶 2 号 隧道 审 核 阶段 施工阶段 序号 风险事件 风险产生的原因 类别 后果 备注 1 塌方 围岩级别: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 白石顶 2 号 隧道主要围岩分级情况是,Ⅴ级岩石分别占全隧长度的 %,IV 级岩石分别占全隧长度的 %,III 级岩石分别占全隧长度的 % 岩层产状,层间结合力:岩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