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 表示发生 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值 —— 表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值 —— 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 D=LEC D 值 —— 表示危险等级划分。 ,采用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 具体分值见下表达式 3: 表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4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的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表 2:暴露于危险环 境的频繁程度( 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 3:发生人身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损失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较重,轻伤数人 1 引人关注,需要救护 L、 E、 C 分数值之积为 D, D 值不同,其危险等级也不同,危险等级划分见表 4: 表 4:危险等级划分( D) D 值 危险程度 >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 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 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 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 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从表 4 中查出 D 值对应的分数值, D≥ 70 的,确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D< 70 的,确定为非重大危险因素。 评价之后列出一般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