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办公室日常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司 对外的正式发文和与相关单位来往文书都在归档范围。 第二十二条 公司内部的各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统计报表等;与有关单位签订的重要合同、协议、意向书等;公司内部奖惩、任免等文字材料;员工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材料;大事记,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简报,照片,其他资料;公开媒体上有关通洲的报道;《通洲报》;其他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也都需要归档管理。 第二十三条 需要销毁的公文,应登记造册,写明发文单位或部门、标题、文号、份数,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 第二十四条 各处室、各单位及各有关人员,对公文中涉及国家、政 府或本公司应保密的事项,必须严守机密不准随便向他人泄露。 第二十五条 红头文件只适用于需遵照执行的制度、规定、决定、决议、纪要、任命等。 第二十六条 所有发文,文件原稿 (经领导签字 )审核稿件连同正本二份送办公室存档。 有领导指示的,还应附批复件。 第二十七条 公司发文,一定要由办公室统一编号: 以公司名义对外发文,一律晋通焦(年 )号;公司党委发文,用晋通党 (年 )号。 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公司档案范围 公司建档范围确立为: 公司设立、变更的申请、审批、登记以及终止、解散后清算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理会形成的文件材料; 财务、会计及其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经营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产品生产、能够消耗、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材料; 仪器、设备方面的文件材料; 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竣工、维修方面的文件材料; 科研、技术引进、转让方面的材料; 教育培训方面的文件材料; 1信息、情报方面的文件材料; 1党群(工、青 、妇)组织方面的文件材料; 1其他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以上文件材料包括决议、决定、条例、规章制度等法规性文件,各类会议文件、重要记录、工作计划、工作规划和工作总结。 公司档案还包括声像资料: 照片档案:新闻、科技、艺术照片,由原版、翻版底片、照片、文字说明构成; 影片档案:原版底片、拷贝及文字说明; 录音档案:唱片、录音带; 录像档案:政治、经济、科技、文娱、广告活动。 三、公司档案管理体制 公司档案工作,实行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由行政办公室档案科负 责主体档案的管理,并对其他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 根据有关档案法规规定精神,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原则上由本部门负责立卷和归档,并定期向公司档案部门移交保管。 四、档案管理工作 (一 )、档案材料的收集: 建立、健全立卷归档制度,确立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 对遗缺不全的档案,采取不同措施,积极收集齐全; 及时办理完毕的文件上交回收,在次年检查齐全后整理立卷归档。 (二 )、档案的归档、立卷与管理。 区分全宗,确定立档单位。 分类。 依据档案来源、时间、题目、内容、字母顺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 归档前将资料分类,分组放置在待办卷宗内。 案卷排列。 立卷按永久、长期、短期分别组卷,卷内文件把正文、底稿、附件请示和批复放在一起,编制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 整理案卷,使之厚度适宜,控制在 1cm 至 2cm 之间,材料过窄应加衬边;材料过宽应折叠整齐;字迹难辨认的,应附抄件;以每一案卷端正书写标题。 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清理: 1)、清除不必要保存的材料; 2)、对破损和褪色的材料进行修补和复制。 (三 )、档案的保管 : 防止档案的损坏,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安全; 做好档案室的防盗、防水渍、防潮、防虫蛀、防尘、防鼠害、防高温、防强光等工作。 (四 )、档案的鉴定: 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度、名称等方面鉴别档案的价值。 确定各类档案的保存期限表。 其中财务档案见财务档案保存期限表。 公司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介于两种保管期限的,保管期限从长。 (五 )、档案的销毁: 对已失效的档案,认真鉴定,编制销毁清册,该清册永久保存; 办理销毁手续,经董事会或总经理批准,方 能销毁; 销毁时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 (六 )、档案借阅、利用工作 凡需使用档案者,均须填写文件借阅单,依据借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各级领导签批后方能借阅 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星期,到期归还;如需再借,应办理续借手续。 借阅档案者应爱护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不得擅自涂改、勾画、剪裁、抽取、拆散或损毁。 借阅档案交还时,须当面查看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外单位借阅档案,应持有单位介绍信,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借阅,且不得带离档案室。 其抄摘内容也须总经 理同意且审核后方能带出。 五、附则 档案部门积极采用电脑信息系统对档案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本办法由行政办公室解释、补充,由公司总经理批准颁行。 接待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对外接待工作的管理,促进对外接待工作规范化,本着“热情礼貌、服务周到、厉行节约、对口接待,严格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一 接待范围 来访接待。 会议、培训和其他重大活动。 公务性接待。 包括各级、上级部门来我公司检查、调研、指导、联系工作。 二 接待程序 坚持先请示后接待原则: 各部门 向公司领导报告来客人数及事由; 公司领导同意; 办公室核实后,按规定标准安排或配合有关部门接待。 三 接待办法 对上级部门的领导接待,由公司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