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内容摘要:

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流动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 3个月以上的 0~ 6岁 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 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 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 0~ 6岁儿童保健手册》。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 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 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对于 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 28 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 进行,时间分别在 1 1 2 36月龄时,共 8次。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 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在婴幼儿6~ 1 30 月龄时分别进行 1 次血常规检测。 在 1 2 36 月龄时 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 1次 听力筛查。 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 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 4~ 6 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 进行。 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 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五)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 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对口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