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改建工程项目投资人招标bt公开招标内容摘要:

17 第 3 篇 XX 县 XX 镇 XX 路 、 XX 路 改建工程 用户需求书 包一: XX县 XX镇 XX路 改建工程 一、 项目概况 (一) 原有旧路面状况及路面改造方案 ( 1) 本项目起点与现有 XX 路 水泥路面相接,终点与下一阶段实施项目( XX 桥及引道改建工程)相接。 ( 2) K0+000~K0+335 段及 K0+500~K0+985 段为在原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目前出现大面积坑槽、纵横向裂缝等问题。 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原水泥路面强度不足,保证新路面有较长使用年限的方法是加铺 18~20cm 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后加铺沥青面层,但从节省投资及道路两侧现状人行道、建筑物的标高控制,不宜将现有路面提得过高,结合业主要求,该段方案为挖除原沥青面层后加铺 15cm 厚沥青面层。 局部路面损坏严重的需挖补原水泥面层后加铺 15cm厚沥青面层。 ( 3) K0+335~K0+500 段铺筑水泥路面不久,路面状况良好,按业主要求从本项目面层类型统一性考虑直接加铺 9cm 厚沥青面层。 (二) 路线起迄点、中间控制点及全段长 本段路线起点位于 XX 路 广龙汽车出租公司职工宿舍,起点桩号为 K0+000,途径 XX 县 国土局、天堂山水库管理局,终点 位于机关新苑出入口处,终点桩号为K0+985,全场 公里。 二、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 XX 市 XX 县 XX 镇。 2. 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为粤东北南缘丘陵台地与冲洪积平原交替区,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路线穿过的地貌类型为河流冲积平原。 3. 地质构造、地震、地层与岩性 从大地构造区划来说,路线所经过地区,处于华夏古陆的西南端,经历多次地质 18 运动形成了纬向和华夏两大构造体系,再加上新华夏系构造的出现,显得更加复杂,路线所经过地区为一基本稳定的断块区,该断块区由北东向的 XX 断裂、莲花山断裂带及北西向 的 XX—— 海丰、深圳 —— 太平洋断裂切割面。 全线以花岗岩体系和古沉积盆地为主。 根据 1990 年国家地震局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 年复制的《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所示,本路线位于 6 度地震区。 由于路线经过地区为一基本稳定的断块区,地震频率和强度都较低,该断块区为地震安全区,故对路线及构造物影响不大,按设计规范规定,不考虑设防。 路线布设区域发育的主要岩层有: ( 1) 钠长斑岩:中性岩石,可用于路面石料和碎石。 ( 2) 砂(砾)岩:寒武系,泥盆系砂(砾)岩;显坑角 — XX 普遍发育第三系细砂岩,含砾砂岩及侏罗系砂岩、页岩。 所有砂(砾)岩几乎全部是泥铁质胶结,易风化,残积层较厚,用于填筑路堤比较理想。 ( 3) 石灰岩:石灰岩大量分布,为公路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料、碎石,为生产水泥、石灰提供了较丰富的原材料。 ( 4) 砂性土、粘性土: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上,主要岩性为:中液性粘土、粉沙土等。 同时断续分布着厚度为 7— 8 米以下的软粘土地层,大多为“淤泥质粘土”,其次是淤泥,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孔隙比大等特点。 气候: 公路布设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根据有关气象资料相关关系得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风,次 主导风为东风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 ,实测最大风速 ,风向北、北东。 年平均气温为 ℃,最高气温为 34℃,最低气温为 3℃,偶有霜冻。 年平均降雨量为 ,历年最高降雨量为 ,最低降雨量为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 4~9 月份。 水文: 线路所在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潮湿多雨,地表水系十分发育,地下水主要类型为松散层的孔隙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潜水,局部有裂隙泉水以下降泉形式流出地表,所有河流均为常年流水,水量汛期变化较大, 4~5 月为平水期, 6~9 月为丰水期, 12~翌年3 月为枯水期。 19 区内地下水丰富,基岩裂隙水经常以下降泉形式流出地表,以第四系地层中的潜水为主,河流冲积平原区域地下水位一般在 0— 米左右对路基影响较大。 三、 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设计范围 道路设计起点桩号 K0+000 处,设计终点 K0+985,道路全长。 设计内容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路基路面设计,排水设计,平面交叉设计,交通工程设计。 四、 主要技术指标 本工程按二级公路结合城市Ⅰ级次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为 40km/h,路基宽 或 ,双向 4 车道,采用沥青砼路面。 为了节约工程造价,按现状进行路面改善,两侧人行道及边绿化带不进行改造,所以按现有的路面宽度并不能达到双向 4 车道标准。 道路等级:二级公路结合城市Ⅰ级次干道。 路基宽度: K0+000~K0+335 段宽 , K0+500~K0+985 段宽。 行车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 K0+000~K0+335 段宽 , K0+500~K0+985 段宽 20m。 道 路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 100。 路面横坡为 %。 道路排水暴雨重现期: P=1 年。 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 交通等级:重交通。 五、 设计概要 ( 一) 平面设计 由于本项目为路面改善工程,根据业主要求,路线沿旧路走,路线中心线与旧路中心线基本一致。 本段共有 1 个转角点,平曲线半径 191 米,平曲线长度 米,平曲线占路线 20 总长的 %。 ( 二) 纵断面设计 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为路面改善工程,挖除旧沥青面层新铺筑沥青砼面层,从节约公路工程造价、受道路两侧人行道建筑物标高的限制等因素考虑,纵断面线形与 旧路纵断面线形基本保持一致,所以部分纵断面线形并未达到规范要求。 K0+335~K0+500 段为水泥路面,铺筑不 久 ,路面状况良好,直接加铺 9cm 沥青面层,新路面标高比原路面标高高 9cm 左右。 其余路面为沥青路面,沥青面层原厚度约 8cm,新沥青面层厚度为 15cm,新路面标高比原路面标高高出 7cm 左右。 纵断面中有 11 个变坡点,最大纵坡 %,最小纵坡 %,最短坡长 50m,竖曲线总长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32%。 ( 三) 横断面设计 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及“道路横断面设计图”。 ( 四) 路面设计 本路面设计主要指标如下: ( 1) 自然区划: IV7 山地过湿区。 ( 2) 本项目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141 夏炎热冬温潮湿区。 ( 3) 标准轴载: Bzz100。 ( 4) 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行车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20m,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的路面标高。 平曲线半径小于 600m 的均设超高,超高方式采用的是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本项目只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 191m,设超高。 考虑到本项目为穿城道路,最大超高横坡采用 2%。 路面结构方案如下: ( 1) K0+000~K0+335 段与 K0+500~K0+985 段行车道路面 结构为: 细粒式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 4cm 粘层油:乳化沥青 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 AC16C) 5cm 粘层油:乳化沥青 21 粒式沥青碎石( AM16) 6cm 粘层油:乳化沥青 缝间铺筑土工布 基层为原水泥砼路面结构 ( 2) K0+335~K0+500 段行车道路面结构为 细粒式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 4cm 粘层油:乳化沥青 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 AC16C) 5cm 粘层油:乳化沥青 缝间铺筑土工布 基层为原水泥砼路面结构 ( 3) K0+500~K0+985 段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 细粒式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 4cm 粘层油:乳化沥青 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 AC16C) 5cm 粘层油:乳化沥青 缝间铺筑土工 布 基层为原水泥砼路面结构 ( 4)修补人行道路面结构为: 25cm 25cm 彩色地砖 5cm M10 水泥砂浆 2cm 5%水泥稳定碎石 12cm ( 5) 交叉路口、边分隔带、人行道开口 交叉路口、边分隔带、人行道开口采用与非机动车道相同的路面结构。 ( 五) 路面排水 XX 县 XX 镇 XX 路 改建工程。 起点始于 XX 县 XX 镇 XX 路 改建工程的起点(桩号为 K0+000),终点止于 XX 县 XX 镇 XX 路 改建工程与白沙桥头的交界处(桩号为 K0+985)。 该工程依据业主要求,结合实地勘察。 将该项工程按城市道路排水改造工程设计。 22 排水方案: XX 县 XX 镇 XX 路 排水改建工程,根据现场调查,原道路两侧均埋设了排水管涵,并且在右侧与 XX 路 交接的 5 条街道均有一排水管将 XX 路两侧的排水管涵相连接,把雨水污水排至西林河。 由于雨水口过小,排水涵堵塞等原因,造成雨水排水不畅。 经调查,原有的排水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因此,排水方案确定为:拆除旧小雨水口,重设增设雨水口,对原有排水涵清淤,改善排水涵与雨水排水管的连接。 现场了解到在 K0+500 至 K0+600 右侧排水涵堵塞情况严重,故在 K0+500 至K0+560 处设置雨水排水管以保证排水顺畅。 排水出口: K0+000~K0+180 的雨水由原有的排水涵排至 K0+005 的 d800 排水管, K0+180~K0+340 的雨水由原有的排水涵排至 K0+325 的 d800 排水管,K0+500~K0+645 的雨水由原有的排水涵排至 K0+505 的 d800 排水管,K0+645~K0+900 的雨水由原有的排水涵排至 K0+670 的 d800 排水管,K0+900~K0+985 的雨水由原有的排水涵排至 K0+930 的 d800 排水管,所有排水均排至西林河。 ( 六) 路线交叉 本 项目为二级公路结合城市 I 级次干道,与地方街道的连接通过平面交叉方式连接,为节省投资不对现状转弯半径加大,按现状路口宽度进行接顺。 ( 七) 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是沿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完善的安全设施不仅能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还能起到美化交通环境,改善驾驶员心里状态等积极作用。 本项目现有道路及平交路口的指路标志状况良好能起到指示的作用,因而不需要重建。 本次主要是对标线的重新设置。 ( 八) 建筑材料 砂(砾)料 江河较多,其砂场砂质优良,储量大,开采、运输方便。 石料 石料主要为花岗岩,质量均较好。 工 程用水、电 工程用水须经化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3 路线所经过区域电网较为发达,电力充足,可与当地电网具体落实。 沥青、水泥、钢材 工程使用的沥青、水泥、钢材可以从专业市场就近采购。 ( 九) 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计划 根据 XX 县 XX 镇 XX 路 改建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本着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效益的原则,合理安排工程施工计划。 2020 年 2 月中旬 ~2020 年 7 月底完成工程施工。 本工程路线较短,主要为路面改善,为 1 个施工路段,全线设置 1 个拌和场(含材料堆集场地)。 沿线已经考虑设有施工临时电力线设施、便道等工程。 施工方 案 ( 1) 路面工程宜采用配套路面施工机械设备专业化施工方案,配置少量人工辅助施工。 ( 2) 路面施工采用半边通车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