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重庆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讲义内容摘要:

程度 ↓ 高 简单的直线管理系统 计划 :短期,未来与过去相似 控制 :短期反馈 组织 :参谋人员很少;任务高度理性化; 任务与人的需要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激励 :需要有人际关系来减轻厌烦情绪;任务缺乏挑战性; 人员 :人员需要确定性;人员对程序的接受应有利于组织的效率 直线 — 参谋系统 需要有变动性相关的预测计划 在某些方面有反馈 有研究变动性的参谋机构;组织变动频繁 协商手段 满足于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的变动 科层系统 计划:短期,需要考虑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 控制:部分关键手段简单化 组织:参谋人员;程序化;稳定的复杂组织 激励:与简单结构 一样,有人际关系导向 人员:遵循规则、程序和稳定 矩阵系统 不确定性和无知使研究活动变得重要 全面而不是特定的绩效评估 每一个项目要求能力与组织结构的匹配时唯一的 权威广义已不合适;在提供结构以维持确定性的同时也组建临时团队 对模糊性是宽容的;任务安排频繁变动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在公元前 2020 年以前, 古代巴比伦颁布的‚汉穆拉比大法典‛ ,对诸如个人财产保护的方式、臣民应遵守的规范、货物贸易的原则、臣民之间的隶属关系、最低工资标准、家庭纠纷与犯罪的 处理等的规定,都体现了管理的思想。 比较高一级的管理产生于 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时代。 公元前 370年,希腊哲学家 色诺芬 曾对劳动分工作了如下论述: ‚ 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公元前 284 年,古罗马建立了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了一种把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连续授权制度,既发挥了地方长官适应地方特点管理的优势,又防止了地方拥有反抗中央的军事力量。 15世纪 , 威尼斯兵工厂 形成了包括体现相互制约和平衡原则的领导体制、生产过程的流水作业、人事和成本的控制等具有某些现代管理特征的管理方式。 16世纪意 大利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马基埃维利 在其所著的《王子》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 四项领导者原则 :① 领导者必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权威来自群众。 ② 领导者必须维持组织的内聚力。 ③ 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求生存的意志力。 ④ 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 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二)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 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反映伦理道德的‚仁、义、礼、智、信‛。 孔子 : ‚仁者爱人‛ ;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把政治与伦理结合起来,把国家、家庭和个人 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管理系统。 孟子 : ‚以和为贵‛ ; ‚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苟子 :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集中体现了儒家管理思想关于人性和行为的深刻见解。 2.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家创始人 老子 的思想中。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指法则和规律。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无为‛的思想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要求组织对个人少干预或不干预;其次是强调人的行动及其指导思想必须顺应自然,符合自然规律,不能凭主观意志行事;再次是要求管理者要善于管理大事,将具体工作交与组织成员自主完成;最后是政策要有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改。 3.法家的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法治‛ ,即认为只有以成文法或不成文法为标准,以赏罚为手段,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法治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 主张‚立法为教‛,反对‚人治‛。 同时,韩非也提出 ‚法‛的有效性,要有管理者的正确的管理方法即‚术‛与管理者的威信和强制力即‚势‛两个条件的配合。 《孙子兵法》是体现法家管理思想重要著作。 首先,《孙子 兵法》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即强调事前的周密分析和谋划,制定缜密的实施计划.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强调组织、指挥和协调,即要达到目标必须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并正确地运用组织力量,同时组织的运行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和法制保证,而这些又都要求管理者有效的指挥和协调;再次强调对人的激励,即主张用‚赏‛满足组织成员的欲望,激励成员的士气。 同时也强调管理者要把握赏罚的量度,否则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孙子所说的‚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兵法行军篇》)便是这个道理。 8 4.商家的经营管理思想 商家是先秦至西汉前期 的一个思想流派。 ‚积著之理‛ 是商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范蠡 的学说:只有了解季节和需求的关系才知道货物供需的行情;‚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反映的是商品供求同价格变化间的关系,这告知商人应当在商品价格高时抛售,而在价格低时大量买进;‚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是告诉人们不要将货币滞压在手,要加速商品和货币的周转等。 商家经营管理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时期白圭的 ‚治生之学‛ 思想。 ‚治生之学‛的核心就是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乐观时变‛。 即:经营首先要对行情进行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决策;其 次经营要‚趋时‛,即决策后要迅速行动,不 失时机;再次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供过于求时以低价购入,而供不应求时以高价售出等。 (三)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 18世纪中叶 , 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 在他的著作 《国富论》 中阐述了劳动分工的作用: ①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操作,从而能够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增进技能;②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③分工使劳动简化,可以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简便的工作方法,有利于促进工具革新。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罗伯特欧文 的管理著作所体现的管理思想独树一帜。 欧文认为:工人是‚有生机器‛,不同于设备等‚无生机器‛。 既然保养机器能够提高生产率,那么关心工人就更能创造更大的效益。 因此,主张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从而 开辟了人际关系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先河。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查尔斯巴贝奇 , 成为‚科学管理‛的启蒙者 ,他在《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一书中,对专业化分工、机器与工具使用时间、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等问题作了充分论述。 他还用运筹学的方法分析了每道作业工序和制造费用,对操作和管理方法提出了许多改进意 见。 19世纪下半叶,长期担任《美国铁路日报》编辑的 亨利普尔 在分析了美国铁路系统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误点和事故问题后,强调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并提出了三条基本管理措施:①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 在组织上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工人,都必须有详细的分工,每个人都要职责分明,并向其直接领导负责;② 通讯联系。 即设计一种报告制度,使最高领导者能连续地、确切地了解作业情况;③ 收集和编制资料。 即必须编制保存一套有关成本、收入、定额测定等方面的系统资料。 此外,普尔还提出了要用集体精神克服官僚作风等思想。 普尔的管理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管理‛、 ‚行为科学‛、‚系统管理‛等管理理论打下了基础。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侧重企业的基层作业管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络泰勒 ,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一泰勒制‛。 他的代表作是 《科学管理原理》 ( 1911年)。 在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发展史上,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勒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在 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两方面。 (l)作业管理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以代替过去的单凭工人经验作业的方法。 即:采用时间研 究和动作研究的方法,把最经济、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制定出标准的作业方法;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等标准化;按照标准的作业方法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也就是所谓工作定额的原理。 2)科学地挑选并培训工人,使他们学会按最好的作业方法进行工作。 泰勒认为,人具有不同的能力,一个人对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和适应性可能是一流的,但对另一项工作不一定合适。 管理人员的责任就在于为每项工作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并对他进行训练,使他成为完成最高级、最有兴趣、也最有利的那种工作的一流工人。 3)实行刺 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即: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是计件工资制度的前提;确定两种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对完不成工资定额的工人,则用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2)组织管理 1)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勒认为在旧管理方式下,所有的计划工作,包括工人用什么方法作业、用什么工具等,都由工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确定。 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计划难以保证高效率。 因此,绝对需要由管理部门按 科学规律的要求来完成计划工作。 他主张把计划职能从工人的工作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计划部门去做,工人只负责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令,使用规定的标准化工具进行作业。 2)实行职能工长制。 泰勒认为,为了使工长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必须把管理工作细分,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种职能。 其优势是管理人员的培养简单,管理人员的责任明确。 但后来的实践表明,这种职能工长制使一个工人要受多头的领导,违反了‚统一命令‛的原则,容易引起混乱,因此未得到推广。 3)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 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以后发展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2.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1)卡尔 乔治巴斯 ,美国数学家。 他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为泰勒的工时研究、动作研究、金属切削试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9 2)亨利甘特 ,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 甘特十分注重用图表的方法进行管理,他在科学管理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掌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作业指示图表 —— ‚甘特图‛ ,从而大大改进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克服了生产 管理的混乱状况,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另外,他提出了比泰勒的‚差别计件工资制‛更优越的‚计件奖励工资制‛,主张工人完成日定额后,除日工资外,超过定额部分发放奖金;完不成定额的日工资照发,但不予处罚。 这是用‚工作安全感‛来激励工人。 3)吉尔布雷斯夫妇 ,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夫人心理学博士莉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他们将工人的作业动作分解,并用摄影方法记录和分析每个动作的作用,然后剔除不必要的动作,并使必要动作标准化,从而形成了快速准确的工作方法。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研究 ,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和工效学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他们被人们称之为‚动作专家‛。 4)亨利福特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建人。 他对科学管理的主要贡献,是在 1913年借助于传送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使工人在操作时无需 移动位置就可以从旁边和高架的供应线上获取各种零部件和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为组织现代化大生产提供了样板。 3.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地位 (1)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泰勒等人建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1)泰勒等人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应用科学方法对管理问题进 行深入的研究,打破了只凭个人经验和个人判断管理企业的传统观念,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 2) 泰勒强调实践对理论的作用,强调应在实践中运用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强调应根据实际经济效果来决定具体管理方法的取舍 ; 3) 泰勒等人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如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和差别工资制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不仅过去,而且也是近代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 (2)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科学管理理论 的 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单纯的经济观点把人当做简单的‚经济人‛来对待,人的一切活动都出于经济动机, 认为只要用经济刺激就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2)只重视个人的作用,忽视人的集体行为。 认为工人只有单独劳动时,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而在集体劳动时则会产生懒惰,集体鼓励往往是无效的; 3)科学管理理论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泰勒主张的专业分工,管理同执行的分离、作业科学化和严格的监督等,加剧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使得工人只作为管理者的工具和机器的附属品;4)科学管理理论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问题。 严格地说,泰勒的研究没有超出车间管理的范围。 (二)古典组织理论 ( 侧重于企业的整体协调与控制 ) 古典组织理论 是 20 世纪初期形成的。 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法约尔、韦伯 等。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 ,欧洲伟大的管理学先驱。 1916 年 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体现法约尔管理思想的代表著作。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即:①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 ②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等。 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等。 ④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 ⑤ 会计活动:货物盘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