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容摘要:

况,并根据环境变化及风险评估等情况, 及时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1)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冇效执行;是否明 确各岗位职责权限、任职条 件和工作要求,选拔是否三公,是否因事设岗、以岗 选人。 (2)是否制定并实施关于员工辞退与辞职、聘用、培训、健康与安全、薪酬、 ff升与奖惩、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员工培训长期制度。 (3)楚否设置严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严格考核评价,以此作为确定员工 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同等的重要依据;是存在人才流失现象;是对 关键岗位员 I:訂强制休假制度或定期轮岗制度等方面的安排;是否对掌握國家秘 密或重要秘密的 W工离岗有限制性的规定;是否将布效执行内部控制纳入企业绩 效考评体系。 (1)公 ifj足采収切实科效的措施,积极培存: ^街 {^丨身特 1: ^1的企业文化,打造 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在文化建设和履行社会责 任中起到表率作用,是否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是否做到文化 建设与发展战备的有机结合,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是否 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 化融合。 (3)公司是否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重点对经理和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监事、 董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 化的一致性、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 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做出评估;是否研究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公司是否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切实做到 安全生产;是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等,是 否能保证及时发现、排队生产 安全隐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妥善处理,排 除故障,减轻损失,追究责任。 是否有迟报、谅报、瞒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现象。 (2)公司是否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否有良好的 售后服务,能够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 (3)公司是否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采取措施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 设和资源节约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否实施清洁生产,合理幵发利用不可再生 资源。 (4)公司是否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积极促进充 分就业;是否实现按劳分配、同工同 酬、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 是否建立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薪酬的正常增长机制;是否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 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否维护员工健康,落实休息休假制度;是否积极彡 T?展员 工职业教育培训,创造平等发展机会。 风险评估系统在风险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存在的弱点、 面临的风险以及带来的影响进行辨识,并对风险的客观存在、发生的概率、造成 的损失和范围等进行全面的估计与衡量,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监控手段。 事件识别是进行风 险评估的基础和前提,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所面 临的各种风险,进行风险分类,发现导致风险的各种原因。 扎实的风险识别,是 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 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风险识别的 0 标,就是要广泛、持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 息,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评估使小:体能够考虑潜在事项影响 1:1标实现的程度。 管理者应从两个角 度 —— 可能性和影响 —— 对事项进行评估,并且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 法。 应该个别或分类考察整个主体中 潜在事项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基于固存风险 和剩余风险来进行风险评估。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操作方法,包括 基于模型( Modelbased)的分析方法、驻于知识( Knowledgebased)的分析方 法、定量( Quantitative)分析和定性( Qualitative)分析,不管是什么方法, 共同的目标是确定公司各业务层面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风险管理水平 与组织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本文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评估。 (1)定量分析。 记景风险分析有四个靈要 的概念: 风险因素( Exposure Factor, HF) 或者说损失的裡度,即特定风险对特 定资产造成损失的 I39。 l分比; ?Y— 预期损失( Single Loss [Expectancy, SLB) 即特定风险打― 丨能造 成的潜在损失总景; 姆年发生频率( Annualized Rate of Occurrencc, ARO) 即某种风险在 年内估计会发生的频率。 年度预期损失( Annualized Loss Expectancy, ALE) 或者称作 EAC (Estimated Annual Cost),表示特定资产在一年内遭受损失的预期值。 通过研究定量分析的过程,可对特定资产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过程如下: ①首先,辨别资产并为其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 ②通过风险和缺陷评估,评价特定风险作用于特定资产所造成的影响,即 EF (取值在 0%?100%之间); ③计算特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即 ARO。 ④计算资产的 SLE: SLE = Asset Value X EF ⑤计算资产的 ALE: ALE = SLE X ARO 举例:假定山航集团投资 10, 000, 000元建了一个货运仓库,其最大的威胁是 火灾,一旦火灾发生,货运仓库的估计损失程度是 35%。 根据相关部门和历史资 料推断,该货运仓库所在的地 K每 10 年会发生一次火灾,那么可得出了 ARO为。 基于以上数据,山航集团货运仓库的 ALE将是 350, 000元。 进行定量分析,最关键的指标有两个是:每年发生的频率( ARO)和其他损失 事件的威胁,可能会导致特定风险对特定资产造成损失的百分比( EF)。 从纯理 论角度看,定量分析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类,但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供参考的数据指标 是准确的,但在实践中,由于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 又极易出错,且影响风险的因素复杂多变,很难将所有因素都加以量化,定量分 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 所以,目前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采用 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方法的已经比较较为少见。 (2)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通过风险坐标图的形式来显示公司面临的风险。 风险坐标图是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作 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即绘制成直角坐标系)。 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 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有定性、 定量等方法。 定性方法是直接用文字描 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如“极低”、“低”、“中 等”、“高”、“极高”等。 定量方法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 影响程度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描述,如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用概率来表示, 对目标影响程度用损失金额来表示。 表 41通过列出公司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定性、定量评佔标准及其相互对应 关系,供实际操作中参考。 ②风险控制,即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可通过降 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降低风险 对计划的作用程度来实现。 ③风险转移,即通过分包、保险、远期合约等方法将某些风险转移给其他经 济主体承担。 ④风险接受,即当潜在风险的影响程度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或者其管理成本 超过预期收益时,不采取行动而是接受风险带来的影响,并运用风险准备金等手 段弥补风险承担者的损失。 公司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 方案。 方案应包括: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风险事件 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 所需的组织 领导,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如: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损失事件管理等)。 在实践工 作中,主要监控措施包括: ①建立岗位授权制度。 对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范围、条 件、对象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不得超越授权。 ②建立风险报告制度。 明确规定接受报告人与报告人,报告的内容、时间、 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频率等。 ③建立风险管理批准制度。 对公司风险管理涉及的重大事项,明确规定批准 的范围和额度、条件、程序、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 其相应责任; ④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 按照责任、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 各岗位、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⑤建立审计检查制度。 结合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 规定屯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屯计检查的部门等。 ⑥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将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取位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与绩 效薪酬挂钩。 ⑦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对重大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⑧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大力加强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企 业决策层主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企业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 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 完善公司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⑨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 要明确不相容岗位的设置与分离,主要包括: 会计记录、业务经办、授权批准、稽核检查和财产保管等职责。 对风险管理所涉 及的重要岗位可通过一岗双职、双人、双责,相互制约;明确相关岗位的主管部 门或主管人员对其应采取的检查监督办法和应负的主管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 带计的重点等。 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体系包括信息收集及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 性、沟通的顺畅性、利用信息化程度四个方而,具体内容如下: 公司必须重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根据风险管理要求,结合组织 架构、业务范围、地域分布、技术能力等因素,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加 大投入力度,有序组织信息系统 Jf?发、运行与维护,优化管理流程,防范经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