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文明、和睦相处意识,创建一批和谐家庭、生态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绿色家庭;以建设五好文明家庭为主题,深化创建内容,拓展家庭创建领域,推进 “ 廉政文化进家庭 ” 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道德、美德水平,引 导她们促进家庭和谐、带动村(社区)和谐、服务社会和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莆田奠定坚实基础。 (四)抓好借力点,深化帮扶救助,服务社会公益事业 紧紧围绕社会民生,发挥妇联组织在整合社会力量资源,扶助弱势妇儿群体方面的组织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服务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职能,协助党和政府开展系列惠民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主动参与教育服务。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 “ 双合格 ” 宣传实践活动,成立家教讲师团,开通家庭教育服务热线,设立 “ 家教亲子网 ” ,举办家教论文评选, 建立家长学校 1000 多所,开设家教巡回讲座、家教咨询活动 500 多场次,指导推进了家庭教育,宣传普及了正确的家教观念和育儿知识。 认真实施春蕾计划,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帮助妇女接受教育,社会捐资总额 万元,资助 6385 名女童就学。 二是主动参与健康服务。 连续五年农村妇女免费妇科病普查工作,依托地区医院、计生服务站等单位设立妇科免费普查中心,实施妇女疾病防治救助项目,实行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妇幼保健服务不断完善。 全市完成城乡低保妇女常见病免费检查 28519 人,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为‰ 、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 %,婚前医学检查率、高危孕妇的筛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达 100%,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主动参与社区公共服务。 深化 “ 巾帼志愿服务工程 ” ,坚持以 “ 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 ” 为宗旨,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组织开展送法律、送温暖、送健康、送关爱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精心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在全市建立数百个巾帼健身广场,免费普及推广广场舞、健身秧歌、街舞等群众性健身舞,有数十万的城乡妇女从中受益。 四是主动参与各类救助。 把贫 困救助、疾病救助、灾难救助、学业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与妇联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妇联团体会员和妇女联谊团体的作用,壮大妇联爱心志愿者队伍,关注留守、流动、贫困妇儿群体和老龄妇女、空巢家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联合有关部门为她们做好事、办实事,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推进社会公益事业。 专门成立莆田市关爱妇女儿童协会,募集资金 180 多万,年救助贫困妇女儿童 200 多名,结对资助贫困女大学生、春蕾女童 500 多名,累计发放救助款、资助款 100 多万元。 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开展 “ 爱心妈妈 ” 亲情结对、健康义诊、心理咨询疏导、走访慰问、手拉手互助、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书屋等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启动 “ 恒爱行动 ” ,招幕 202 名 “ 爱心妈妈 ” 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237 件,让孤残儿童切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积极协助做好中国星火基金会 “ 救助孤贫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治疗 ” 项目,筛选了 3 名儿童成功接受资助救治。 二、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被动地位也充分暴露出来,无论是在劳动就业,还是在婚姻家庭,妇女的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正逐渐呈上升趋势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职能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妇联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比较模糊。 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只能是有限的、有序的参与,在参与中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起协助的作用。 但在现实中妇联有的工作实际承担了政府行政部门的相关职能,存在越位、借位和缺位现象。 如平安家庭、留守流动儿童这些专项工作,让既无行政权又无财政权的妇联来牵头实属不应该,因为妇联作为群团部门对同一级别单位按理是不能起行政领导作用的。 组织基 础有待于进一步打牢。 妇联组织网络覆盖与新时期开放性、社会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还有差距,妇联组织的影响力还没有完全扩大到各界妇女群众和各类妇女团体。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发展还不平衡,组织的纵向结构不合理,基层妇女干部力量配置不足,在直接面对群众、任务最为艰巨的乡(镇)妇联,只有一名兼职干部,里里外外 “ 一人独舞 ” ;村妇代会主任多数是兼计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