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试题库内容摘要:

向的上下级关系,是市政体制的组成 部分。 我国的市街体制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市、区和街道三级制,直辖市和多数的地级市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市和街道两级型,县级市属于这种类型。 五、简答题。 答:委员会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工作活动的行政首长,导致责任不明,各行其是,地位平等的委员们在委员会中互相争夺自身的利益,缺乏合作精神;没有分权,从而不能对行政和开支进行监督和制约;而且选举产生的委员们不能保证其具有该部门的专业才能和市政经验,也会造成外行管理等。 2. 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有何特点。 答:( 1)城市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存在着行政等级的差异。 16 ( 2)城市管辖农村。 ( 3)城市执政党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 4)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存在哪些问题。 答:市管县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地方政权的存在形式,其所构成的区域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城市行政区,而非城市经济区。 尽管城市的行政范围扩大了,并取得了对周围地区实施行政与经济管理的合法手段,但仍旧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对周围地区进行经济管理,因而只是在形式上与客观存在的经济区保持一致,但在内涵上却没有得到真正的统一,城市的中心作用仅流于一种形式。 市县之间却存在着相当普遍的利益冲突。 市管县体制使得原来没有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的平行市县有了明确的等级关系,在牵涉到相互之间的利益时,大市就不可避 免地会利用其有利的行政地位运用各种手段争夺县的利益,市县之间的经济摩擦不断产生,重复建设、同构竞争等行为越演越烈,从而导致整个地区经济的严重内耗,降低整个地区对外的竞争能力。 市管县体制不仅没有改变我国一直存在的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的局面,反而在某些方面加剧和纵容了这种倾向。 4. 目前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存在 哪些 问题。 答: 第一,政府统揽,城市丧失自治功能;第二,政府全面控制,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第三,行政层级之间权限分割,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第四,政府垄断,缺乏竞争,丧失效率;第五,法制建设落后,权责模糊; 第六,监督弱化,执行力度不强。 5. 目前如何改革中国城市管理体制。 答:第一,要转变城市政府职能,由政府包揽一切向政企、政事、政社分开转变,增强社会的自治功能。 第二,要打破以往建、管、养一体化的模式,理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对城市管理部门的内部进行机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城市管理的要求。 第四,要加强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 六、论述题 17。 答:( 1)管理体制的多样性。 ( 2)各党派以竞选方式取得 执政权或参政权。 ( 3)市长和市议员一般由市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 4)市法官多数也由市民选举产生,实行司法独立。 ( 5)大量 利益集团存在。 ( 6)多数城市不辖区县,实行市县分离制。 第六章 城市规划管理 一、填空题 1. 古希腊的建筑师 希波丹姆 提出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中心和 住宅区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之一。 2. 古罗马的维特鲁威撰写了《 建筑十书 》,论述了城市选址、地段划分和广场规模等问题,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著作之一。 3. 15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菲拉雷特著有《 理 想的城市 》一书,设计市中心为六角形广场,放射形道路用三条环路连接。 后来欧洲国家设计的许多城堡,都受到他的影响。 4.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从里坊制到 街坊制 的转变。 5. 1859 年,美国的建筑师欧姆斯特在纽约曼哈顿区的中心设计了 中央公园 ,打破了市区总是布满密集房屋的旧观念。 6. 我国建设部的 城市规划局 是国家对城市规划的主管部门。 二、选择题(不定项) 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开辟了道路。 (C) 2. 1909 年, 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 A) 18 3. 1933 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的雅典举行会议,制定了对各国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 ( A) 4. 西班牙的工程师索里亚于 1882 年提出的 理论,对以后各国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 ( B) 5. 1902 年,英国记者霍华 德修订并再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提出了 的理论。 (A) 6. 1929 年,佩里首先提出 概念,主张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邻里单位。 (C) 7.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 1933 年提出的“ ”理论,揭示了城市的主导产业对城市规划的决定性影响。 ( A) 8. 法国经济学家帕鲁于 1955 年提出的 理论,揭示了大城市的聚集经济规律和带 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经济的作用,并以此为指导,制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 (D) 9. 1977 年,一些国家的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学者和教授在秘鲁的首都利马集会,签署了。 ( D)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 ( ACD) 期限一般为 年。 ( D) 12. 城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 19 指标,直接对局部地区的建设作出安排的具体规划,分为 两大类。 ( AB) A. 控制性详细规划 B.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判断题 1. 城市规划具有漫长的历史,它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 ) 2. 在雅典宪章中,“以人为本”是成功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衡量标准。 (√ ) 3. 在我国,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 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 ) 四、名词解释 1. 城市规划 答:即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发展目标,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等的布局。 2. 带形城市理论 答:西班牙的工程师索里亚于 1882 年提出,为沿着交通线发展城市化地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认为带形城市有下列优点: ① 带形城市沿铁路或公路干线而建,干线一侧为工业区,另一侧为生活区,互不干扰; ② 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横向往来于干线两则,节约时间,减少交通拥挤; ③ 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限,因此居民与乡村比较接近; ④ 带形城市将原有的城市连接起来,形成城市网络。 带形城市理论对以后各国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 答: 1902 年,英国记者霍华德修订并再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其要点是:城市人口以 3 万人左右为宜;城市应有相当面积的绿地,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土地;制定城市规划,并严格管理。 该理论第一次 打破了城市和农村在空间和形态上截然对立的旧观念,创造了一种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市。 4. 雅典宪章 答: 1933 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的雅典召开会议,讨论和通过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综合反映了当时各国城市规划理论的最新成果。 ① 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城市规划的目的 20 是为了保证这四大功能的发挥。 ② 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住宅区应该占用城市中最好的地区。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建造间距较远的高层住宅,留出必需 的空地,以便配置公共娱乐设施和停车场所,而且使住宅得到阳光和景色。 应该严禁沿着交通要道建造住房。 ③ 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 ④ 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维空间而不是长宽二维空间的科学,必须注重高的要素。 ⑤ 必须使城市规划成为法律,以保证其实现。 5. 马丘比丘宪章 答: 1977 年,一些国家的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学者和教授在秘鲁的首都利马集会,所通过的宪章签署仪式在秘鲁的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进行, 所以被称为《马丘比丘宪章》。 它是《雅典宪章》的姐妹篇,旨在回答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问题。 ①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同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② 城市的每一座建筑物是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需要与其他建筑物进行对话,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 ③ 应鼓励住房的使用者参与住房设计。 所谓人民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只有当设计与人民的风俗习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建筑才能对文化产生最大的影响; ④ 大城市的交通政策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 6. 城市分区规划 答:是大、中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所制订的规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7. 城市详细规划 答:是在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直接对局部地区的建设作出安排的具体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大类。 五、简答题 1. 城市规划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 1)综合性;( 2)政策性;( 3)特殊性;( 4)动态性; ( 5)科学性。 2. 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主要应遵循整合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美学原则等。 21 : 答:( 1)确定城市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划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2)提出城市人口和用地的发展规模,包括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市中心和区中心的位置、建筑空间布局、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等;( 3)布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包括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和位置,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和主要 交叉口形式,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容量等;( 4)综合协调并确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包括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和环卫等设施的目标和布局;( 5)制订河湖流域规划,包括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等;( 6)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7)规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 8)安排人防建设、抗震防灾的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9)提出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等的办法,包括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的范围,拟订保护措施;( 10) 明确旧区改建范围、要求、方法和步骤;( 11)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水平、副食品基地、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等;( 12)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措施提出建议;( 13)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如产业布局规划等;(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4.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哪些步骤。 答:( 1)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料;( 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起草城市总体规划;( 4)上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市民评议城市总体规划草案;( 5)城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后,由市政府向 市人大提交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议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和通过城市总体规划;( 6)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 7)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 5. 我国城市政府的规划部门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 1)对规划区内土地的城市规划管理;( 2)对规划区内建筑的城市规划管理;( 3)对建设用的、建设工程的检查和奖惩。 第七章 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 22 一、填空题 1. 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性,既要考虑生产和生活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也要考虑基础设施的 负荷能力。 2. 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性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基础设施量 =基础设施需求量/ 基础设施负荷能力 3. 市政府的城市 建设委员会 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综合机构。 二、选择题(不定项) 1. 城市基础设施实现投入产出补偿的途径有。 ( ABD) B. 市场与财政复合补偿 D. 财政补偿 2. 城镇土地使用税由 两部分组成。 ( AD) A. 绝对地租 B. 住宅地租 C. 级差地租 D. 商业地租 、建设和经营,并根据合同,在设施建成后一定年限内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这种投资方式是。 ( B) A. BTT B. BOT C. BTO D. BOO ,根据合同,投资集团在一定期限内拥有项目使用权,并负责对项目进行维修和经营,待合同期满,再将项目交还政府,这种投资方式是。 (B) A. BTT B. BOT C. BTO D. BOO ,并根据合同,在建成后立即交还政府,政府再通过投票的形式出租给私营企业或个人经营,这种投资方式是。 ( C) A. BTT B. BOT C. BTO D. BOO 三、判断题 1. 城 市基础设施的生产性,是指它是第二、三产业的组成部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