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最新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内容摘要:

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非留置导尿 )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 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 105cfu/ml。 ≥ 103cfu/ml。 (1 400),在 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 (通常为 1 周 )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 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 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 ,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 2 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 104 或 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27 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 (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 )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七)手术部位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 30天内。 临床诊断 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⑵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⑴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 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 创口感染 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⑵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⑶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 30 天内、有植入物 (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 )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 (深筋膜和肌肉 )的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8 ⑵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 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⑶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⑷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或腔隙 )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 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 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⑵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 (或腔隙 )感染的证据。 ⑶由临床 医师诊断的器官 (或腔隙 )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⑴临床和 (或 )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⑵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⑶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 (或腔隙 )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29 (八)皮肤和软组织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疖肿等。 ⑵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者。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⑵血液或感染组织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 软组织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蜂窝组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⑵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⑶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血清 IgM 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 IgG呈 4 倍升高。 ⑵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0 褥疮感染包括:褥疮浅表部和深部组织感染。 临床诊断 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 临床诊断 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变化,如: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 同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⑵患者出现发热 38℃或低体温 36℃,合并低血压。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血液培养阳性并除外有其它部 位感染。 ⑵烧伤组织活检显示微生物向临近组织浸润。 说明: ⑴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烧伤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伤的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⑵移植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并伴有感染临床证据 (炎症或脓液 ),视为医院感染。 ⑶供皮区感染属烧伤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31 ⑴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或伴有发热,排除授乳妇女的乳汁淤积。 ⑵外科手术证实。 ⑶临床医生诊断的乳腺脓肿。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引流物或针吸物培养阳性。 临床诊断 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性 渗出物。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 ⑵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说明: 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皮肤出现脓疱。 ⑵临床医生诊断为脓疱病。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培养阳性。 (九)骨、关节 32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关节疼痛、肿胀、触痛、发热、渗出或运动受限。 并合 并下列情况之一: ①关节液检验发现白细胞。 ②关节液的细胞组成及化学检查符合感染且不能用风湿病解释。 ③有感染的影像学证据。 ⑵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关节或关节囊感染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关节液或滑囊活检培养出病原体。 ⑵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关节液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热( 38℃),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并有感染的影像学证据。 ⑵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证实。 病原学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骨髓培养出病原体。 ⑵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血液培养出病原体或血液中查出细菌抗体(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33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病人无其它原因解释的发热或锥间盘疼痛,并有感染的影像学证据。 ⑵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锥间盘感染的证据。 ⑶手术切下或针吸的锥间盘组织证实有感染。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感染部位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⑵血或尿中检出抗体(如流感嗜血 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或B 组链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十)生殖道 经阴道分娩,病人外阴切口感染发生于产后 2 周内。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外阴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⑵外阴切口有脓肿。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⑴外阴切口感染含会阴切开或会阴裂伤缝合术。 ⑵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外阴切口感染。 34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阴道残端有脓性分泌物。 ⑵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阴道残端有脓肿。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阴道穹隆部感染仅指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部位。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且无其它原因解释,发热、恶心、呕吐、下腹痛或触痛,尿频、尿急或腹泻,里急后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 ⑵后穹隆或腹腔穿刺有脓液。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宫颈管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仅限于入院 48 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自然分娩 24 小时后出院一周内发生者。 临床诊断 发热或寒战,下腹痛或压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恶露有臭味。 病原学诊断 35 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宫腔刮出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证实或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⑴入院时,病人无羊水感染,羊膜破裂时间不超过 48小时。 ⑵子宫内膜炎仅包括早孕流产、中孕引产、分娩后一周内。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解释:发热、局部疼痛、触痛或尿痛,并有影像学证实或病理学证实。 ⑵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发现感染部位脓肿或其它感染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 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感染部位的组织或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⑵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液中培养出病原体。 (十一)口腔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口腔组织中有脓性分泌物。 ⑵通过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而证实的口腔感染或有脓肿。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五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革兰染色检出病原微生物。 36 ⑵氢氧化钾染色阳性。 ⑶粘膜刮屑显微镜检有多核巨细胞。 ⑷口腔分泌物抗原检测阳性。 ⑸ IgM 抗体效价达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 IgG 呈 4 倍增加。 说明: 原发性单纯疱疹应属于此类感染。 (十二)其它部位 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而又不适合归于某系统的感染,通常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皮疹也应列入此类,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第三部分 医务人员 手卫生 规范 一、 定义 (一)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二)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三)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四)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 医务人员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五) 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六) 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7 (七) 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八)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 手卫 生指征 (一)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二)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三)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四)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五)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六)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三、 洗手与手消毒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遵循的原则 ,应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 手代替洗手。 ,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⑴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⑵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8 (二) 洗手方法 ,使双手充分淋湿。 (皂液 ),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六步洗手法)为: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⑷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四、 外科手消毒 (一)外科手消毒 遵循 的原则 ,后消毒。 、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 外科 洗手方法与要求 ,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前臂和上臂下 1/3,并认真揉搓。 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前臂和上臂下 1/3。 、前臂和上臂下 1/3。 (三) 外科手消毒方法 39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