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连锁经营管理--内容摘要:
熟食品 管理 或加盟费 第五章 配送中心的构建与管理 第一节 配送中心的概念、作用与功能 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构建 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第一节 配送中心的概念、作用与功能 一、 配送中心的概念 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到达零售领域时,对商品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整理,最终按要求到达零售企业的过程。 类型:作为独立的企业存在;从属于连锁经营企业 21 注意:配送与批发的区别 经营与服务的内容:批发环节一般是不对商品进行整理与加工;配送环节对大型的商品进行加工、挑选、包装、整合 获利的方式: 批发的利润来自购销的差额价;独立的配送企业的利润除了购销差价,还有通过物流获得的劳务费。 作用与功能: 批发环节起着连接产需关系、调节供求的矛盾 ;配送环节起着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商品的集配与运输的成本 二、作用 22 有效的调节连锁经营企业采购与零售的商品组合的矛盾。 有效的降低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与储运的成本。 有效的改善连锁经营企业的库存管理的水平和物流的效率。 三 、配送中心的功 能 仓储保管功能 加工、集配和送货的功能 提供商品的信息功能。 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构建 一、配送中心的类型 生产与流通环节: 制造商构建的配送中心;批发商构建的配送中心;零售商构建的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功能: 储存型的配送中心;流通型的配送 23 中心、加工型的配送中心 商品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的配送中心、综合化的配送中心 二、配送中心构建的条件与原则 条件 连锁企业的分店数量及销售规模 的条件 如: 配送中心的构建投资 +配送中心管理与营运的费用 +节约的采购费用 供货商直接向分店供货的费用 此种情况不必构建 连锁经营企业所经营的商品或内容的条件 企业的场地、资金和道路交通的条件 原则 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原则 24 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配置的原则 分店网点的合理化配置的原则 三、 配送中心的构件程序与布局 程序 配送中心的设计 配送中心的地点的选择 购买和安装有关设备 调试配送中心的运行 配送中心的布局 配送中心的办公区、收货区、仓储区、加工区、集配区。 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下达接货指令;接货、验货和入库;库存保管、加工和集配、配送商品 、商品统计和核算。 各种业态的统一配送率 统一配送率达到 90%以上的业态:经营服装的专业店、高档首饰的专卖店。 25 统一配送率达 到 70%以上的业态:大型的综合超级市场、便利店、 食杂店。 统一配送率低于 50%的业态:餐饮业、旅店业、修理业。 配送中心的管理方法 a 建立配送中心的管理制度 第六章 商区、商圈与店址选择 第一节 商区与商圈 第二节 商区、商圈与业态的关系 第三节 商圈的调查与店址的选择 第一节 商区与商圈 一 、商区与商圈的概念 商区的概念:根据城市中商业的繁华程度、商店分布的数量与经营水平、消费者人数等方面的差别而区分的不同的商业区域。 一级商业区: 城市中最繁华的 26 中心商业区〈客流量大、辐射面广〉。 二级商业区: 城市中仅次于一级繁华区的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域。 三级商业区; 城市中居民集中居住的区域。 四级商业区: 城乡交接地段的商业区域。 商圈的概念 :由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购物的交通条件、零售商场经营的关系,而形成的不同的零售业态与特定的消费者群体之间的一定的购销关系区域范围。 内容: 主要商圈、次要商圈 、边际商圈 边际商圈 占商店销售额和覆盖人数的 5% 次要商圈 占商店销售额和覆盖人数的 25% 27 二、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 消费者群体因素:消费者的数量、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 商场本身的因素;商场的业态、经营规模、商品的结构、服务的质量等。 市场竞争的因素:竞争激烈,商圈的范围小;竞争一般,商圈范围大。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因素: 交通及商业地理条件的因素: 第二节 商区、商圈与业态的关系 一、研究商区与商圈的意义 不能违背业态与商区之间的对应的关系 主要商圈 — 占商店销售额和覆盖人数的 70% 商场 28 不能违背消费者的购物行为的规律 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决策能力 二、商区、商圈与业态的关系 大型的百货商场:商区是大城市的一二级商业街区、商圈是覆盖整个城乡多哥层面的消费群体。 大型的综合超市:商区是商住区、居民区、家属区等比较集中的三、四级商业区域;商圈的范围是 30005000 米左右。 仓储式的会员店:零售会员比较集中的商住区,即是三级商业区,或是地价比较便宜的四级商业区;商圈的范围是5000 米左右。 中小超市:居民集中的二、三级商业区域;商圈的半径 3000米以内。 5 、 便利店:二、三级商 业区域内;商圈空间半径为 300 米以内。 食杂店: 居民比较集中的二、三级商业区域;商圈的空间半径为 29 300 米左右。 专业店或专卖店:商区是顾客人流量比较大的一、二、三级商业区域。 餐饮店: 购物中心: 第七章 商品的定位、结构及定价管理 第一节 商品的定位管理 第二节 商品的结构管理 第三节 商品的定价管理 第一节 商品的定位管理 一、 商品定位: 商品定位是连锁经营企业根据所服务的目标顾客、目标市场和企业所制定的竞争策略,在商品的 种类、结构、档次、价格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在 30 经营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的特定的商品组合。 二、 基本原则:充分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某类需求 充分考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商品定位要与零售业态特征一致 商品定位要求动态的管理 三、 基本类型:区域覆盖型 目标市场型 混合型 竞 争型 特色型 四 、不同业态的商品定位 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的全部中低档的商品。 一般的超市: 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须的中低档次的商品。 仓储式商场: 大致与大型的综合超市一致 便利店: 应急、必须的商品 31。最新连锁经营管理--
相关推荐
, 而且注意到其可能的后果。 我愿意等着看会发生什么 事。 万一他们确实发生 , 我接受其结果。 他对于减少风险是在用什么方式。 A. 转移 B. 回避 C. 降低 D. 接受 ,对于承包商去实施完成所签约的任务活动的能力,下列哪一项最没有影响力 ? 共 79 页 第 15 页 A. 对合同交付物的定义出现问题 B. 项目分包的程度 C. 所签约的工作复杂性 D. 合同类型 ? A. 请求建议书
3) 组织气氛培训 4)有效沟通培训 5)管理文化培训 6)群体理论培训 各种产品认证、体系认证 1) UL 工厂稽查 2) TUV 工厂审核跟踪改进 3) NEMKO 工厂审核(包括上次审核问题跟踪) 4)环境管理体系建立 5)其他 1其他 其他的临时增加的工作 第 7 页 共 12 页 工作具体过程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户风险监测的方法包括一整套贷后管理的程序和标准,并借助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分类等方法。 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两类指标:一是基本面指标、二是财务指标。 (1)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 ① 品质类指标 ② 实力类指标 ③ 环境类指标 (2)财务指标主要包括: ① 偿债能力指标 ② 盈利能力指标 ③ 营运能力指标 ④ 增长能力指标 从客户风险的外生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
学法。 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激励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人。 认真写好教案。 教案要整洁,条理清楚,能指导上课,不搞形式主义。 教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 无教案不得上课。 提倡写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正反 两个方面的经验。 二、上课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形式
自已的特色,而且顾客会认为产品的这些特点是有价值的。 ( 3)只有部分厂家采用差别化战略。 27.重点战略 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 这 一战略依据的前提是,企业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超过那些有较宽业务范围的竞争对手。 28.在下列条件下,企业可以采用重点集中战略。 ( 1)具有完全不同的用户群
需改进 42~60 分 称职 61~80 分 良好 81~95 分 优秀 96~100 分 平分标准 工作质量 本项不考虑工作量,仅看工作是否正确、清楚、完整 工作懒散,本可以避免的错误频繁 较多错误,工作不细心 大体满意,偶尔有小错误 工作几乎永远正确清楚,有错自行改正 工作一直保持超高水准 合作 是 否原意为他人服务和与他人合作。 是否原意尝试新观念、新方法 无法与人合作,不原意接受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