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了“重农抑商政策” 11.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 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12. 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 改革背景相同 B。 改革措施相同 C. 改革性质相同 D。 改革结果相同 13.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 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 ”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14.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主要职责是 A、负责市场税收 B、核准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1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 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少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 16. 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蓦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C.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 巩固中央集权 17.下列关于 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B、改变更戌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的经济基础 18.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19.导致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 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达,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20.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 ①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②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 ③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 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高二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相关推荐
的 最大 角 为 ( ) (A) (B) 32 (C)2 (D)3 7.一 间 民 房 的 屋 顶 有 如 图 三 种 不 同 的 盖 法 : ① 单 向 倾 斜 ; ② 双 向 倾 斜 ; ③ 四 向倾 斜 , 记 三 种 盖 法 屋 顶 面积 分别 为 P1, P2, P3, 若 屋 顶 斜 面 与 水平 面 所 成 的角 都 是 , 则 ( ) (A)P3P2P1
其声,而目不可开,乃 奋臂 以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 2 分) ( 1)微: ( 2)席: ( 3)奋臂: 1指出下面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a b ab ( * ) 只需证 ab14 或 ab8 a b a b ab 0 0 1 2, , ab 14 又 ab8 不可能 只有 ab14 ,( *)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4. 证法一: 14 14 1 44 4 02 2 2a b a b ab b a ab abab a b a bab a b
) 51 < k< 1 51 < k< 1 31 < k< 1 < k< 2 二、填空题 x2+y2+ax=0(a≠ 0)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 . a2x2+(2a+3)y2+2ax+a+1=0表示圆,则实数 a的值等于 . y=3x+1与曲线 x2+y2=4相交于 A、 B两点,则 AB的中点坐标是 . 三、解答题 2xy3=0上,且过点 (5, 2)和 (3, 2)的圆的方程 . l从点
我的困难任务。 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1.第二段可分几层。 请标出。 2.“我”为什么首先看到教师安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妮具有怎样的品性。
A.没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的土地 B.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改革了赋税制度 C.规定包税人须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 D.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都收归了国有 11. 19 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 这充分说明 穆罕默德 阿里 A.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B.能利用有利的国 际形势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