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D. ①②③ 8.下列不属于戊戌 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解放思想、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发展了资本主义 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 10.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1.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2.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 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13.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 “ 进一步发展 ” 是指 ①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 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 “ 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 ,因为变法规定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 15.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 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 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 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 中国 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6. 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 A.革新政治 B.救亡图存 C.夺取政权 D.学习西方 17. 19 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 ① 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 其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 是民。高二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相关推荐
由人” 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8.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9.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A.没收了一些不向政府纳税的包税人的土地 B.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改革了赋税制度 C.规定包税人须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 D.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都收归了国有 11. 19 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 这充分说明 穆罕默德 阿里 A.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B.能利用有利的国 际形势发展生产
0多位科学 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 “ 数字地球 ” 的基础上提出 “ 数字中国 ” 的构想。 构想中的 “ 数字中国 ” 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 它集成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信息,并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 据此完成 29~30题。 29.“ 数字地球 ” 就是指( ) “ 数字中国 ” 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 2020—
理是 ( ) A.基因突变 DNA→ RAN→蛋白质 B.基因重组 DNA→ RAN→蛋白质 C.基因突变 RAN→ DNA→蛋白质 D.基因重组 RAN→ DNA→蛋白质 25.下列实例中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是 ( ) 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运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 B.我国科学家运用花药离体培养选育作物新品种 C.使用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 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
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11.人名:项籍(项羽)、项梁、项燕、王翦、秦始皇 地名:下相、项、会稽、浙江、吴中 12.B(妄,胡乱。 ) 13.(1)其:他的,代词。 (2)即:就是,副词 (帮助判断)。 (3)之:他,代词。 (4)乃;就,副词。 (5)其: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