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工業工程ie工程師工作手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果我们假设这个预观测得到的事件发生概率有 99%( %)的置信度(可靠度),则 E=3ơ 则观测次数 n=9P( 1P) / 2E 工作抽样我们通常取 95%的置信度。 相对精度为 S; 相对精度即为绝对精度与事件发生概率的比,即 S=E / P 则观测次数 n=4( 1P) / ( 2S P) 注意:通常在完成已确定观测 次数后还要进行一定数量富余的观测,因为观测完成后的数据整理工作,首先要剔除异常值,而后要用余下的观测次数 n 和观测得到事件平均发生的概率 P反过来作绝对精度 E 和相对精度 S 的计算,以验证观测次数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则仍需继续观测。 思考 上面谈到的工作抽样步骤,从“预观测”到“正式观测”到“数据整理作结论”过程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 再具体的说假设是事件发生概率 P 的精度为 E,其显著水平(即“弃真”发生的概率)为 ,则 1 即是其置信度。 如果置信度为 95%,则 E=2ơ , 我们根据公式得到观测次数 n=4 P( 1P) / 2E,最后我们反过来根据剔除异常值的观测次数 n 事件平均发生的概率 P 求得 E’,如果 E’在原假设 E 的范围内则接受,否则继续观测。 3. 协助建立生产效率管理体系 生产效率管理体系是指生产效率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组织结构、职责、过程、资源。 生产效率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是执行层的生产处,也可以考虑是更高层的、能为生产效率管理调动资源、实施监督的如“生产效率管 理委员会”的形式。 有了组织结构,还需要规定相应的职责,执行的过程和相应的资源。 IE 要协助包括编写生产效率管理的程序文件,并给予运作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第二章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是指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作业测定是基础 IE 工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世纪前泰勒最早开始的工作就包括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包括“秒表时间研究”和“ PTS 法”等。 作业测定的研究阶次包括:动作、单元、作业、制程。 第一阶次 动作阶次指人的基本的肢体活动,是最 小的研究阶次,如:“伸手”、“抓取”。 第二阶次 单元阶次指几个连续动作的集合,如:“伸手抓取硬盘”、“放置硬盘”。 第三阶次作业阶次指由二、三个操作集合而成,且该些单元却不能分给两个以上的操作者完成,如“插硬盘线”、“拔硬盘线”。 第四阶次 制程阶次指为进行的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作业串联集合,如:“装硬盘”、“装软驱”等。 可以说作业测定是包含了方法研究基础上的时间研究( Time study)。 作业测定的输出之一是各项具体操作的标准时间。 什么是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是指一个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 者在标准状态下,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特定操作所花费的时间。 标准时间理论上是标准作业的时间,也即是说该项作业是经过方法研究并标准化的作业。 这里介绍几种标准时间的测定方法:秒表时间研究、预定时间标准法、工作抽样法和标准资料法。 重点介绍前两种方法。 第一节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 , 使用秒表计时器对作业的执行情况作直接、连续观测的一种时间测定方法,它的结果被称作“观测时间”。 秒表时间研究的阶次 :单元、作业阶次 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 : 1) 收集资料:包括研究对象、地点、范围、研究人、研究日期、开始结束时间环境状况等。 (说“ 环境状况”是因为标准时间中要求测定的是“标准状态”的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噪声以及其它影响操作生理、心理的工作环境)。 2) 划分单元:对作业进行细致观察 ,将作业细分成若干操作单元,测定前在《秒表时间研究表》的单元说明栏目中先对操作单元进行逐一描述, (单元的划分应大小适中,理论上说以 )。 划分单元时应注意 : ( 1) 每一操作单元应有明显的起点、终点以易辨认; ( 2) 人工单元和机动单元分开; ( 3) 固定单元和可变单元分开; ( 4) 规则单元应与偶发的间歇单元、外来单元分开; ( 5) 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 3) 测时:使用秒表。 4) 计算平均值:对多次观测的结果求算术平均值。 注意在求均值以前,首先要对该项的多次记录进行审核,是否出现异常值,剔除异常值后要追加测试以保证记录的完整和准确。 剔除异常值如果数据多、且要求精度高可以作标准差的分析。 5) 评比:可以说评比是标准时间中最重要的概念,评比前的时间只能叫作“观测时间”,评比反映了观测时间与标准概念(比如正常速度概念及标准熟练程度、努力程度等)比较以衡量该观测值的可利用性。 评比后的观测时间叫作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 =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可采用“速度评比”或“平准化评比”方法。 “速度评比”是一种以某一种标准状态的规定一分值(国际通行惯例按 60、 7100 分制)作标准,判断观测值的分值,将两分值的比作为观测值的评比系数来修正观测值。 “平准化评比”是将影响评比结果的几个因素(包括被观测者的熟练、努力、所 处的工作环境、和观测值的一致性)分成从“欠佳”到“理想”的六个层次,分别赋值量化,从而将定性的衡量转变为定量化的衡量的一种方法。 评比后的观测时间在标准时间的构成当中,称为“正常时间”,秒表时间研究后的“正常时间”还需要“宽放 ”处理后得到“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 *( 1+宽放率) = 标准时间 “宽放”是在过程中用来处理如少量搬运、少量检查、少量管理等,或其它如因疲劳、程序、政策等引起的少量时间损失。 我个人认为“宽放”仍要理解为标准化操作的时间的一部分,是可预计的少量时间。 (具体参见技术文件 标准时间) 第一节 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研究阶次:动作、单元。 秒表时间研究容易受到被观测个体差异的影响和需要经验评比。 年前 ,许多人开始了各种“预定时间标准”的方法研究,这是一种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形成标准的方法。 尽管目前所知的该类方法约 有 40 余种, 大部分的 PTS 法都很相似, PTS法较多的尝试在双手操作上的研究,因此大部分的 PTS 法的表达式中手的操作占较大的部分,而脚或肢体的描述则相对要少且不易做到准确。 一部分 PTS 法中甚至加入了手的、对工具的使用,使其表达更实用全面。 这里介绍 MODOLAR 和 MOST 两种 PTS 法,你会发现这两种方法其实有较多的相似,它们都以一些包含时间含义的动作单元组成表达式,来进行一项操作的描述,时间单元都是预先进行大量研究的结果、确定的时间常数,实际上 PTS 法就是对分解了的操作赋时间值。 预定时间标准法得出的是标准时 间中正常时间的部分,不需要再进行评比。 一、 MODOLAR 法 (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 Time Standard,简称MOD 法、模特法 ) 1.原理 : 1. 1 所有人力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的动作包括 21种); 1. 2 不同人做同一动作(在条件相同时)所需的时间值基本相等; 1. 3 身体的不同部位动作时,其动作所用的时间值互成比例(模特法中以手指移动 1英寸即 的时间为基数 1MOD,手的移动时间为手指移动时间的两倍,小 臂为手指的三倍等)。 2.动作符号(见《模特排时法动作分类》表) : M1 手指动作M2 手腕动作M3 小臂动作M4 大臂动作M5 尽量伸直手臂动作上肢动作 反复多次的反射动作 M1/ M M M3(基本动作) G0 碰、接触G1 简单的抓取G3( 注) 复杂的抓取P0 简单的放置P2( 注) 较复杂的放置P5( 注) 装配 (双 手配合放置)F3( 单) 足踏板动作W5( 单) 走步动作L2 重量因素E2( 独) 目视其它动作 R2( 独) 校正D3( 独) 单纯的判断A4( 独) 按下C4 旋转动作B17 (往 ) 弯腰起身S30 (往 ) 坐下站起模特排时法动作分类其它动作移动动作工作实际的操作动作移动动作终结动作抓取动作放置动作下肢动作附加因素 2. 1 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的动作包括 21 种。 这 21 种动作包括身体上部基本动作 11种,下部肢体动作及其它动作 10 种。 所有的动作都记录为一个字母与一个数字,字母是对这个动作的描述,数字是一个时间参数(时间参数代表是1MOD 单位的多少倍, 1MOD=) 2. 2 身体上部的动作分为二类 :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实际上,所有的上肢动作都由移动动作加上终结动作组成。 ) 2. 3 关于移动动作 :手指移动 (1 英寸 )距离所花的时间值记为 1MOD,手腕移动 5cm(2 英寸 )距离时间值记为 2MOD,小臂移动 15cm(6 英寸 )距离所花的时间值记为。某公司工業工程ie工程師工作手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