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总产量 ,总产值 ,新增产值 万元。 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 项目实施范围 本项目在 XX 市 XX 县、 XX 县、 XX 区、 XX 区、 XX 县五县区的渭河川道、二阴及林缘地带实施。 其中: XX 县的新兴、盘安、六峰、渭阳、十里铺、谢家湾、金山、八里湾、安远、康家滩等乡镇; XX 县的沿安、杨河、东顺、桦林、四门、滩歌、榆盘、咀头、洛门、温泉、郭槐等乡镇; XX 区的关子、秦岭、铁炉、娘娘坝、苏城、齐寿、杨家寺等乡镇; XX 区的党川、利桥、山岔、甘泉、 XX、五龙等乡镇; XX 县的王窑、五 营、安伏、王尹、好地、云山、吊湾等乡镇,共 43 个乡镇。 项目实施的期限 从 2020年开始, 2020年完成,共五年。 项目建设内容 本着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思路,突出 XX 当归、 XX 白条党参、 XX 天麻、 XX 黄芪和红芪、 XX 柴胡技术示范,在五县区分别建立 2500 公顷、 3000 公顷、 1500 公顷、 2020 公顷和 1000 公顷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 引进示范新品种,配套完善栽培技术措施,建立高水平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 主要指标 技术指标 项目示范区绿色中药材生产必须符合 NY/T3912020(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20(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20(肥料使用准则)及 NY/T26995 等 产品标准要求,产品符合 ISO 质量标准及 GAP要求。 经济指标 到 2020 年,在项目示范区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 1万公顷,单产达到 /公顷,比 2020 年增长 20%。 单产值达 /公顷,总产值达。 年度实施计划 2020 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 2020公顷; 2020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 4000 公顷; 2020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 6000 公顷; 2020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 8000 公顷 ; 2020年,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面积 10000公顷。 主要措施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引进中药材新品种,进行试验研究。 ,发展地方优势品种。 在项目区继续抓好 XX 白条党参、 XX 当归、 XX 黄芪和红芪、 XX天麻生产,确保产品达到 GAP 要求。 加大与各大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协作,搞好技术培训,塑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农业技术干部队伍。 加强与龙头企 业的联合,增强品牌意识。 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合,搞好项目区绿色中药材产品的加工包装,打造品牌,形成一乡一品,甚至一村一品。 资金来源 总投资。 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总产值达 万元,比项目前增加。 绿色优质小麦示范基地 项目实施范围:该项目计划在我市 XX 县、 XX县、 XX 县、 XX 区和 XX 区实施,并且在上述各县区从今年开始逐年扩大面积到五年后,即 2020 年各建立 4000 公顷绿色小麦示范基地,在全市不同自然生态类 型区域实施。 项目实施年限: 20202020年。 任务指标 分年度分县区任务分解表 县区名 各 年 度 计 划 面 积 (公顷) 年 度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合 计 12020 14000 16000 18000 20200 XX 县 2400 2800 3200 3600 4000 XX 县 2400 2800 3200 3600 4000 XX 县 2400 2800 3200 3600 4000 XX 区 2400 2800 3200 6300 4000 XX 区 2400 2800 3200 6300 4000 主要经济指标 20202020 年,五年共计完成 8 万公顷示范任务, 平均基础产量 /公顷,较基础增产 15%, 平均产量 达到 公斤 /公顷,总产量 万公斤 ,总增产量。 主要技术措施 深耕整地 ,蓄水保墒 :前作收后 ,早耕深耕 ,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 ,及时保墒。 积极推广地膜小麦栽培技术 :以近年来推广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依 据 ,在适宜区域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达到抗旱增产目的。 选用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 因地制宜,选用西农 B2兰天 13 号、中梁 23 号、天 943等优质小麦新品种等按照“抓重补缺”的思路,重点发展优质中筋小麦,补充强筋、弱筋小麦,推广节本标准化 栽培 技术,良种良法相结合、相配套提高专用小麦的稳产性和丰产性。 实行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 采取有机无机结合,底肥一次施足,氮磷配方使用的办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实行药剂拌种,加强植物保护 : 针对不同地区 , 不同品种病虫害发 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标准科学选择药剂和剂量,加强各种病虫害的早期防治,降低产量损失。 加强田间管理 : 首先抓好耙耱、镇压、冬春灌 水,保证壮苗越冬,适时进行叶面补肥和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健壮生长。 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总投资 150 万元,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20 万元;技术培训投资 30 万元;新技术、新品种引进 40 万元;基点实验示范等 60万元。 经济效益分析 五年累计完成示范 8 万公顷,总产值 万元,总增产值。 绿色优 质玉米示范基地 项目实施范围:该项目计划在我市辖区内 XX县、 XX 县、 XX 县、 XX 区、 XX 区实施,并且在上述各县区从今年开始逐年扩大面积,到五年后即 2020 年依次分别建立1400公顷、 2020 公顷、 1200 公顷、 3000 公顷、 2400 公顷优质玉米示范基地,主要分布在各县区海拔 12001600 米浅山地区。 项目实施期限: 20202020年主要任务指标 分年度分县区任务分解表 县区名 各 年 度 计 划 面 积 (公顷) 年 度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合 计 2020 4000 6000 8000 10000 XX 县 280 560 840 1120 1400 XX 县 400 800 1200 1600 2020 XX 县 240 480 720 960 1200 XX 区 600 1200 1800 2400 3000 XX 区 480 960 1440 1920 2400 主要经济指标 五年累计完成 30000 公顷,较基础增产 15%,平均增产 公斤 /公顷,达到 公斤 /公顷,总产 万公斤,总增 粮。 主要技术措施 深耕整地,蓄水保墒:由于我市山旱地比例大,占 92%以上,而玉米主要分布在该区域,春旱常年发生,纯属雨养农业区,因此,实行早耕深耕,多耙细耱,有效接纳秋冬雨雪,为保全苗创造条件。 施足底肥,实行配方施肥:玉米是高光效、高产喜肥作物,增施肥料是玉米增收的物质基础,而地力不足是我市玉米生产的一大限制因素,因此,加大肥力投入,实行配方施肥,以监测土壤肥力资料为依据,以潜在肥力为基础,以氮肥与磷肥、有机与无机、大化肥与微肥 三个结合的原则,并对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施肥方法上,农肥、磷肥及一半氮肥做基肥一次施入,追肥应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追施。 普及优良杂交种,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为了发挥玉米杂交种的优势,项目区全部选用优良杂交种,主要有:金穗 20金穗 20豫玉 22 号、龙源 20沈单 10号、 16 号等,各县区因地制宜选择应用,全部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实行双垄沟集雨增墒及全覆膜栽培新模式,大力推广应用渗水地膜,提高降水利用率。 立足抗旱,适期播种,力争一次保全苗:项目区采取有效的保 墒措施,抗旱播种措施,保证适期播种保全苗。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发挥群体增产 作用 :在不同区域,对不同品种,因地制宜提出各县区的密度要求和增产指标,金穗 20金穗 20龙源 201 等在低海拔区域亩保苗 4000 株,在海拔 15001700 米之间亩保苗 3500 株,均实行宽窄行种植。 全面实行种子包衣,统一供种:保证种子质量每年按项目的分布和种子的需求量,并按行业标准实行种子统一包衣,统一供种。 加强田间管理:坚持长期抗旱,抓好各种增产措施的基础上,搞 好田间管理工作。 一是抓好保全苗、促壮苗、攻大穗;二是抓好追肥管理;三是抓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要结合项目特点,我市生产现状和水平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和建立起我市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并积极开展示范和推广,加强田间指导和服务工作,在项目实施期内,使该标准基本知识,操作技能让项目区群众周知和掌握,保证通过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 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项目总投资 75 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固定资产投资 10 万元;技术培训投资15 万元;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用 20 万元;基点试验示范等 30 万元。 各县区经费按任务面积分配如下: XX 县 万、XX 县 15 万元、 XX 县 9万元、 XX区 万元、 XX 区 18 万元。 使用情况可按总经费使用各项比例参考使用。 效益分析:五年累计完成 30000 公顷,平均增粮 公斤 /公顷,总增粮 万公斤,总增产值(每公斤玉米按 元计价),投入产出比为 1:,经济效益显著。 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 项目实施范围 项目在我 市 XX、 XX、 XX、 XX、 XX等五县区实施。 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指标 以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完善病虫害防治和种薯储藏设施等为中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道路运输条件、储藏设施和农机具应用水平。 到 2020 年在渭河流域、川水地区,建立 3000 公顷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其中: XX、 XX 各 700公顷, XX600 公顷, XX、 XX 各 500 公顷;在浅山干旱地区,建立 5000 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其中: XX、 XX 各 1100公顷, XX、 XX 各 1000 公顷, XX800 公顷;在二阴高山地区,建立 2020 公顷优质 种薯示范基地,每县区各 400 公顷。 通过项目建设,在 2020 年基础产量 10950 公斤 /公顷的基础上,每公顷增加产量 公斤(鲜薯),增产 15%,总增产鲜薯 ,总增产值。 项目建设期限及分年度计划 : 2020 年至 2020年。 : 2020年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 6000 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 2020 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 3000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 1000 公顷; 2020 年 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 7300 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 2300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 3500 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1500公顷; 2020 年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 8400 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 2600 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4000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 1800 公顷; 2020 年和 2020 年分别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 10000 公顷,其中: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 3000 公顷、淀粉加工薯生产基地 5000 公顷、优质种薯示范基地 2020公顷(详见表 1)。 资金概算和使用计划 项目 总投资 75 万元,资金使用计划: 2020 年投资 18 万元、 2020 年 13 万元、 2020 年 13 万元、 2020 年 13 万元、 2020年 18 万元。 项目资金 万元用于早熟菜用薯生产基地建设、 、 15 万元用于优质种薯示范基地建设(详见表 1)。 技术 措施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搞好 技术示范和生产示范 基地建设 依据 马铃薯品种 的不同用途及各 地自然、社会 、经济 条件, 划分种植区域, 合理安排适宜品种、种植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定目标、定措施,扬长避 短,合理布局,稳步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生产条件,按照当地加工和外销鲜薯状况,分区域建立 技术示范基地、加工薯和外销商品薯等生产 示范 基地。 海拔 1400 米以上 地区, 以 XX 县为中心,在 XX 县刘坪、中山、安伏、郭家、魏店, XX 县金山、八里湾、大庄 等乡镇建立加工薯基地,品种以陇薯 3 号、 901058 93114 等为主,并在 XX、 XX、XX、 XX、 XX 扶持加工企业; 在 XX 县的 新兴、盘安、礼辛、大石; XX 县的 榆盘、咀头、滩歌、四门、高楼、马力; XX 区的 藉口、牡丹、汪川、 XX、杨家寺; XX 区的 五 龙、琥珀、新阳等乡镇建立 以 953 L9408天薯 5号等品种为主的鲜销商品薯基地。 渭河流域海拔 1300 米以下地区,如 XX 县的洛门、东顺、 XX 县的盘安、大 像 山、六峰, XX 区的藉口、太京、玉泉, XX 区的花牛、社棠、马跑泉等乡镇,要发挥光、热、水等资源优势,以保护地种植为主,建立 以克新 2 号、郑薯 5号、郑薯 6号为主的 早熟菜用薯基地; XX 县新兴、六峰, XX 区中滩、石佛、渭南 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