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黎明职业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内容摘要:

到实训考核中;实行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 即最终考核成绩除了期末上机考核成绩外,还包括平时每次上机 实训成绩的过程考核;除了 教师 考核之外, 学生小组考核也占一定比例。 3.对职业技术课,考核的内容以技能操作为主,主要运用案例条件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有些 课程考核 可以 与职业考证相结合。 七 、核心课程和主要职业技能训练 (一)核心课程 :税法(一)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 96 学分: 本课程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税务会计方向)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阐述税法中流转课税、资源课税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相关 税种的计算方法和实践操作。 :税法(二)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 108 学分: 6 本课程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税务会计方向)的核心必修课程。 主要阐述税法中所得课税、财政课税、行为课税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相关税种的计算方法和实践操作。 : 小企业会计实务 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 64 学分: 4 本课程主要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 ,掌握小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 64 学分: 4 本课程主要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结合本国实际,掌握并运用会计核算技术,有助于学生对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理解与实践。 :税务代理实务 课程类型:专业技术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 72 学分: 4 本课程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税务会计方向)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 阐述税务代理的基本理论、税务代理范围和内容,以及税务代理的操作技能方法和应用。 :纳税筹划 课程类型:专业技术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 48 学分: 3 本课程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税务会计方向)的核心主干课程。 对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帮助企业节税,减轻纳税人纳税成本。 (二)主要职业技能 表 3 专业课程技能训练一览表 八 、毕业 最低学分及学分、学时分配 (一)本专业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 125 学分。 (二) 本专业学生专业学分、学时分配表(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内容) 九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 (一)创新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体系 按照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税务会计专业方向 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 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纳税申报工作过程相符合的设计理念。 依据民营中小企业对高职纳税申报人才的社会需求,结合职业岗位 的高职职业技能培养人才目标,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体系,培养 民营中小企业 基于纳税申报工作流程为核心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而培养纳税申报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基于职业岗位群 的能力培养体系结构图如表 4所示: 表 4 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体系一览表 典型职业岗位 岗位能力分析 课程内容选择 纳税申报会计岗位 税务代理岗位 基本的纳税申报的认知能力 掌握纳税申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掌握基于岗位设置的各税种的纳税流程和申报操作技能。 序号 课程名称 实践内容 学期 其他 1 基础会计实务 (课内) 会计建帐健制 一 余 时间到税务、企业社会实践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上机 实训 二 3 财务会计实训 企业会计实务模拟 二 4 税法一实训(课内) 流转税电子及手工纳税申报 二 5 税法二实训(课内) 所得税电子及手工纳税申报 三 成本会计实训(课内) 手工成本会计核算 三 6 会计综合实训 会计综合实践操作 四 7 税务代理实训(课内) 税务代理模拟操作 五 8 财务报表分析实训(课内) 手工财务报表分析 五 9 毕业论文 结合专业独立撰写 五 10 毕业顶岗实习 到企业顶岗实习 六 税收征管岗位 企业管理岗位 熟练的基于纳税工作流程申报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流转课税和所得课税的税务流程和纳税申报内容;熟练掌握现行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审核、纳税申报等操作流程和实际操作技能。 熟悉解决企业纳税申报问题的执行能力 在企业会计岗位中熟练运用税务流程解决实际纳税申报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 以实践项目方式锻炼学生的工作作风,合作精 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奋斗精神。 (二)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突出“理论够用,技能管用,应知为用,应会为主”的高职教育理念 , 创新专业理论教学,重点突出和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纳税、会计核 算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纳税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创新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为基础, 按照企业纳税申报工作过程(流程)为核心建设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将税务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纳税申报能力、情商素质融于纳 税申报流程当中。 在企业纳税申报会计岗位中,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纳税申报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 1)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的认知能力;( 2)各税种纳税申报工作流程的操作技能;( 3)解决企业实际纳税问题的分析能力;( 4)熟练的运用纳税操作流程和方法的操作能力。 (三)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纳税操作技能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真实纳税申报环境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现实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创新应用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单元模块化教学。 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学习模块。 在理论含实践教学内容上以流转课税和所得课税为重点和难点开展模块化教学,根据我国现行税种又划分成不同的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学时,根据重点和难点内容开展不同学时的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 即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学生在“做中学”和“做中教”,加深感性认识,能够加快掌握所学的理 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十 、(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 (一)创新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体系 按照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税务会计专业方向 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 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纳税申报工作过程相符合的设计理念。 依据民营中小企业对高职纳税申报人才的社会需求,结合职业岗位的高职职业技能培养人才目标,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体系,培养 民营中小企业 基于纳税申报工作流程为核心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而培养纳税申报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 向基于职业岗位群 的能力培养体系结构图如表 5所示: 表 5 会审专业(税务会计方向) 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养结构图 (二)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突出“理论够用,技能管用,应知为用,应会为主”的高职教育理念 , 创新专业理论教学,重点突出和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纳税、会计核算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纳税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创新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为基础, 按照企业纳税申报工作过程(流程)为核心建设内容,重构课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