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修改内容摘要:

称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 断的活动。 其目的主耍有两个方面 :一 “提高教学效能 ”,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日前多数学校考评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勤率、师德水平、教师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准。 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所占的比重最大。 以教学成绩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准,说明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中仍然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也说明现在的中小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总结性教师评价上 ,这种做法与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的形成性或发展性教师评价背道而驰。 总结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教学效果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的。 (2)考核时效性差。 激励的最 佳状态是让教师在最需要激励的时候 ,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 ,然而对学校的随机调查中一般 2 只有学期结束或教师节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激励的形式也无外乎是评选先进、授予荣誉称号等,有的学校也适当给子物质奖励。 平时有的教师做得很好,也要拖到既定日期,套入固定的奖项中后,再进行表彰激励。 很显然这种做法缺乏时效性,使得激励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因为激励的时机、内容、力度是一个有效激励机制最基础的要素,它具有激发人们后续工作绩效的潜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 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渴望得到赏识 ”。 他曾对人的激励问题做过专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 20%30%。 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 80%90%,其间幅度差距达 60%.。 可见激励在个人能力发挥和工作绩效中起着举足轻宜的作用。 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讲,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朝着期望的目标积极行动的心理过程。 中小学校教师作为学校教学与管理最核心、最关键、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才的主要力量 ,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对教师及其行为的管理并不等于对他行为的约束,而在于如何激励教师的积极性,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采取一些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激励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活动处于一种能动、活跃的动力状态。 (二 )改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 内部激励也称直接激励,这种激励主要用于满足教师的高级需要,例如荣誉和成就的需要,承认和尊重的需要,发展、成才、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这些需要的满足是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中,经过奋斗和拼搏之后,从内心体验到的。 内部激励是一种主导性的、更稳定、更持久更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这种激励一方面有赖于职工本身的特点 (如 :思想觉悟、需要状况和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 )。 另外也依赖管理方式,如给予教师挑战性的工作,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条件,调试教师的情绪和态度等都是较通行的内激励方法。 外部激励也称间接激励,即来自教师生活、工作的外部环境的激励,这种激励主要用于满足教师的生理、安全和社交需要。 这种激励主要包括内部的社会环境,如人际关系、领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