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兼职矿山救护队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作任务和课后总结。 训练期间一定要严肃认真的完成安排的各项训练项目。 学习和训练时,不得私自外出办私事或迟到、早退、缺席,否则,按相 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 根据学习和训练计划, 辅助 矿山救护队定期对各安排科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 小队每季度组织进行一次理论、体能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时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如违反纪律者,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特殊情况,未能参加考核者,由煤矿领导研究决定补考或参照上次考核执行。 6 预防性安全检查制度 一、 按照主动预防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小队下井进行熟悉巷道,以及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工作中必须按照小队领导的布置,认真完成任务。 二、 下井中,必须认真了解各采掘工作面得巷道布置情况,熟悉矿井通风系统,以及井下各设施,主要硐室的位置。 三、 预防检查要做到“四勤,一坚持,一果断”,四勤是 :嘴勤、腿勤、手勤、眼勤;一坚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一果断:发现危及矿井和矿工生命安全隐患时,应当机立断,果断处理。 四、 下井熟悉巷道和安全检查必须按规定线路对所有工作面、工作点进行认真检查;对下井检查不认真,走形式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 预防检查结果后,必须填写隐患检查记录,由本人签字认可;不填写的,按未下井处理;弄虚作假的,加重处罚。 六、 队员每周下井检查不得少于 4 次,少一次对小队长进行处罚;队员拒绝不执行下井任务者,按相关 规定进行处罚。 七、 在下井搞预防安全检查时,下井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7 材料装备库房管理制度 一、 装备室由矿办公室管理,必须保持库房干净、卫生,设备器材存放整齐、有序,存取方便,严格按领用单批准手续,未经领导同意,不得随意借出库房内的物品,一切备品备件应做到“帐、卡、物”相符。 二、 材料保管员必须及时、认真的做好进货、发货记录,所有物品都必须详细登记造册;损耗、报废必须经 辅助 矿山救护队队长认可、矿长同意,并及时从帐、卡中消除和报矿有关部门。 三、 做好本年度装备统计报表及下年度装备购置计划、技术装备及备用品、备件的补充计划,每年 11 月 30 日前上报小队领导, 辅助 矿山救护队队长根据实际情况,向矿长汇报同意后进行购置。煤矿兼职矿山救护队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原因引起的延期开狗狗、中途停工和窝工,经甲方签证后,每天每人补 元, 工期顺延。 因乙方施工管理不善或者乙方责任造成的工程质量返工、事故处理等导致延误工期,工期不予顺延。 工 程量每月进行考核,炮掘工作面任务为 90m/月,机掘工作面任务为 180m/月。 如果乙方连续两个月完不成任务,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第四条 工程质量与验收 乙方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说明书和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
第十条 备用设备要定时盘车,定期切换,做好记录,并做到“四防”,即防潮、防冻、防尘、防腐蚀。 第十一条 发现设备隐患和故障要立即报告,紧急情况果断处理。 第十二条 设 备润滑、盘车、启动、切换、停运和故障的处理记录应完整准确 (盘车有标识 )。 第十三条 经常保持设备和环境清洁卫生,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门窗玻璃净,达到无跑、冒、滴、漏现象。 第十四条
警号; ; 7‰时,严禁人力推车; 在绞车运输过程中严禁不带电放车,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不作业”规定; 绞车司机在交接班时,清理岗位卫生,如存在问题,汇报队里及时处理; 把钩工 按照规定挂车,严格执行 “六不挂 ”; 无极绳绞车运输材料管理规定 绞车司机 在启动绞车前与把钩工互打两次预备信号,验证信号系统畅通,通知井巷人员准备试车; 绞车司机必须在操作地点操作,绞车运行中
设备进行巡检、维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完好 ,可靠运行。 四、安全监控维护人员应做好安全监控设备台帐、故障登记、检修记录、巡检记录、调校测试记录。 五 、安全监控中心站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监视器要专用监控,不得乱动、乱调,随便加入无关信息和做无关工作。 由此造成损坏或损失 的,由当事人赔偿。 六、安全监控值班人员(调度员)要时刻注意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认 18
访慰问制度;坚持公司重大会议、重大决策,邀请老同 志参加,如公司党委工作会、职代会议、年终总结会议等。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 核心堡垒作用,把老同志的思想集中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七 大精神上,统一到 分 公司“两烟”中心工作上,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支持企业的改革,做到人离岗,思想不离岗,确保思想常新,理念永存。 二是 在生活待遇上,加强同 公司人事、劳资、财务等部门的联系
做好 对标数据上报工作 根据 省局 对标工作的最新要求, 各专业序列、各县级局要 严格按照 对标指标体系 ,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做好审核与上报工作,确保报送的及时准确。 同时要通过对标数据的对比分析,向先进水平看齐,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推进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 要求市局各专业序列、各县级局于每季度末次月 10个工作日内,上报对标指标数据和分析报告。 积极开展对标交流活动